武陵春 李清照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什么来比喻愁?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什么来比喻愁?

《武陵春》中李清照将无形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的诗句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这是其构思新颖处.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吸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武陵春李清照,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思念故人这份浓愁的?

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独辟蹊跷径用什么让无形的愁绪有了重量?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写于金兵进犯和丈夫病故之时,充满了身世之悲和故国之思。词人避难浙江金华,在颠沛流离之中,充满了对逝去爱人的沉痛思念和国家满目疮痍的深切关怀。易安内心的悲凉与愁苦,在此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末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重量,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词人内心深沉的悲痛,自然而巧妙地传达出来。愁绪本是词人内心的主观感受,难以捉摸,无法计量。但在易安的笔下,却化为真实可感的意象,有了重量。

武陵春李清照注音?

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的《武陵春》全文及注音如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fēnɡ zhù chén xiānɡ huā yǐ jìn,rì wǎn juàn shū tóu。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wù shì rén fēi shì shì xiū,yù yǔ lèi xiān liú。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wén shuō shuānɡ xī chūn shànɡ hǎo,yě nǐ fàn qīnɡ zhōu。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zhǐ kǒnɡ shuānɡ xī zé měnɡ zhōu,zǎi bù dònɡ xǔ duō chóu。

白话文意思是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词的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上片主要描述了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

《武陵春》一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