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汤和桂枝附子汤的区别

中药古方中的用量两半是现在多少克?

中药古方中的用量两半是现在多少克?

中医方面,宋以前是汉制,宋以前到解放都是宋制。

升是体积单位,一升液体是200毫升。

参考:

汉代度量衡的变革

1.度量衡系统

要用好《伤寒论》 ;我们还应该注意它的剂量。《伤寒论》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的度量衡不一样,所以要研究汉代的度量衡。吕郭利,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

班固《《汉书.律历制》》中记载:一千二百粟重十二铢,二两为二,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也就是说,1200块的小米重12铢,两块12铢就是一两。明确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消费单位和进位关系。单位用泰铢、两斤、斤、钧、石。这里读施,后面读旦,都是计量单位。

北京博物馆是东汉时期农业的最高行政部门,拥有汉代的农业管理权。它制定的标准衡器,在汉代实际上是1斤 250克,1两 15.625克,也就是15克左右..

容量的单位在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还是有记载的:2200粟其实就是岳,合起来(读葛)就是10粟,养10粟,迎10粟。这是五种容量的测量单位。还是通过文物来考察它的实际容量。结果是:1 20毫升1升 200毫升1桶 2000毫升。所以麻黄汤每次服8剂,160ml,桂枝汤每次服1升,200ml,和现在的剂量差不多。

计量也用《伤寒论》,例如五苓散称白饮和方寸匕,麻子仁丸称厚朴用1尺。那么一英寸和一英尺是多少呢?它仍然被记录在班固 《汉书.律历制》说一分钟一粒米(这句话不是原话),还有 "十是一英寸,十是一把尺子,十是一把尺子,十是一个引号 ",所以分、寸、尺、尺、引是汉代的五种计量单位。进位关系都是小数。根据科学计量研究所收藏的国家博物馆保存的14把汉代尺子的测量,1寸 2.3cm,1尺 23cm,三国大将关羽身高8尺,为184cm,相当于女子郎平的身高。;美国排球队。

汉朝以后是晋朝,在两和铢之间加分,6铢 1分,4分 1两。在《伤寒中》,只有一种药方,那就是麻黄升麻汤。很明显,在仲景时代,并没有划分出最多的单元。是后人临摹时换算的,或者这个方子不是仲景 的处方。《《金匮要略》》中有许多以分为计量单位的方子,这一定是晋唐以后的人抄写时所校正的,而不是张仲景 it'原创的东西。当然,有些方子,比如白粉里的三事,说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不实用。重量的单位,而不是药物之间的剂量比,是指一份。四逆散十点也是这个意思。然而,《金匮要略》的一些处方使用点作为计量单位。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代至宋代的度量衡。比如1斤从200g涨到600g左右,1升从200ml涨到1000ml,1尺从23cm涨到33cm。不到一千年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为什么?按照计量研究人员的理解,在这个时期,地主想多收点租金,国家想多收点税,于是一些地主暗中扩大了水桶。后来大家都这么做了,国家重新制定了度量衡。然而,宋代以后直到清代的苦平制度, 美国的度量衡系统基本稳定。它没有被随意扩大,主要是因为 美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变化。地主收租,国家收税不是单纯的收粮,而是收银或者银票,然后改度量衡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变化不大。

晋唐宋度量衡有所变化。但当时国家规定医学和天文学是关系到人类生命和国家兴亡的大事,所以度量衡用旧制,其他行业用新制。《千金要方》在孙思邈、王韬、《外台秘要》时,其药物计量仍采用汉制,而宋代以前的中医书籍均采用汉制。到了宋代,各方面都有了变化,包括中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中药的剂量。宋代采用煮粉法,即将药材制成粗粉,药渣煮熟后一起食用。这是宋代特有的服药方法。渣滓一起吃的话,必须减少用量,以至于用的是当时宋朝的度量衡制。从称量的角度来说,它用了金、梁、钱、分、分。从宋代到清代,度量衡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下面的方术基本都是沿用宋代的这种度量衡制。所以虽然我们国家历史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中医里面很简单,就是宋朝以前是汉制,宋朝到解放以前是宋制。

2.处方剂量的换算

乳脉黄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去皮尖)各70片

换算成:45g 30g 15g 28g。

但从麻黄汤的煎煮方法来看:煮沸后取二升半,温服八次,所以是三次的治疗剂量。如果服药后出汗,不要服药。;我再也受不了了。那么一次用量是15g,10g,5g,9g,和我们一次开的麻黄汤用量基本相同。

再比如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

同样是三次的治疗量,所以换算成:15G,15G,15G,10G,4片。

换算的时候要记住两点:第一,汉代的一两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记住这个配方是分几次的。如四逆汤等急症药方都是一次性服用,而吴茱萸俞家姜汤分五次服用,这样换算才能准确。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在你了解当地的药物用量习惯后,按照《伤寒论》的比例来涂抹。比如北京桂枝的用量是10g,那么麻黄汤的用量就是15g、10g、5g。如果桂枝的用量是6g,那么麻黄汤的用量就是10g、6g、4g。这个方法最简单。即符合当地用药习惯和经方用量。

《伤寒论》有按体积和数量计算的毒品。其中有些还是用容量来衡量的,比如水。但是很多已经不用容量来衡量了,比如半升半夏,一升粳米。那么我们今天如何转换呢?称重前可转换成现代容量。比如一升粳米用现在的200ml粳米称重,就是180g g,粳米就是生长在旱地的大米,也就是旱稻。与水稻同属一科一属,但生长在旱地。有人开白虎汤或者白虎加人参汤,药店没有粳米,他就告诉病人回去抢米,进步。理论上来说,大米可以 不能代替粳稻。白虎汤综合征和白虎加人参汤综合征都是热盛伤津不足的症状。这里用粳米是为了养胃气。如果用大米,除了保护胃气,还有利尿的作用。所以严格来说,对于一个热盛伤津的病人,用米饭是不科学的。半夏是半升的,我们用的是100ml的半夏,而今天 s重约50克,半升五味子约30克。麻子仁丸里的厚朴是一尺,一尺当然是23cm,但宽度和厚度就不说了。今天用的是中号厚朴,宽3.5cm,长23cm,重量15g左右。五苓散用的是方寸勺,也就是用方寸边长的方药勺来取。我用一个2.3cm见方的纸板弄五苓粉,重量大概在5-6g左右。

按量计算的药物,我们今天还有按量计算的药物,比如大枣。但这种方法不常使用,现已改为称重法。比如杏仁,我们不再数杏仁有多少,而是称重。有人说100个杏仁去皮尖40g,100个桃仁重30g,一片未熟的枳壳18g(中等大小),一片附子20g,一片大附子25g,一片附子5g左右。还有一元匕首,说法很多,也没调查清楚。大概是1-1.5g..

根据柯教授总结的数据,经过反复权衡验证,总结如下。

250克斤(或250毫升液体,下同)

两个15.625克

L 200毫升液体

20毫升

Gui0.5g。

10毫升

提示2克

2.74克方寸铋,2克石药粉,1克草药粉,1克半方寸铋,1克f

脾肾阳虚吃附子理中丸还是桂附理中丸?

脾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或桂附理中丸治疗,二者疗效相近。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干姜、白术、炙甘草和党参组成。桂附理中丸由附子、桂枝、干姜、白术、甘草和党参组成。两者均有温中健脾、补肾温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但桂附理中丸疗效优于附子理中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