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明宫简介

西安大明宫简介 大明宫是谁的宫殿?

大明宫是谁的宫殿?

大明宫是谁的宫殿?

大明宫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它被称为永安宫。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最高皇帝李渊修建的宫殿,也就是夏天使用的宫殿。贞观九年(635年)5月,李渊死于大安宫,关闭了夏宫的建设项目。

李渊死后,改名大明宫,又称东内。在高宗龙朔时期,大明宫再次大规模建成。

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感染风痹,邪恶的太极宫卑微,所以修大明宫。当时,为了修建这座宫殿,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华、宁、方、泾、郭、晋、蒲、庆等15个州的121元钱。,并在龙朔三年二月减少了京官一月薪,以助建。

经过这次大规模建设,大明宫基本建成,更名为蓬莱宫,并留在其中。咸亨元年(670年)宫再次更名为含元宫,神龙元年(705年)更名为大明宫。

从那以后,大明宫已经建造和修复了很多次,比如玄宗开元年(公元713年)修建大明宫,宪宗元和12年(817年)修建大明宫,13年修建大明宫宫殿,蓬莱池周围新建400个廊道。然而,这些项目只是修复。

自唐高宗以来,大明宫已经成为国家的统治中心,持续了234年。整个宫殿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王维的诗《九天昌合宫,万国服冠拜冠》描绘了当时的壮丽景象。

在中唐和晚唐,朱波和黄巢相应地成为了皇帝。唐熙宗时期,大明宫屡遭兵火,最终在乾宁三年(896年)被烧毁。几年后,由于战备,宫殿的遗迹被拆除,然后变成了废墟。

什么时候建大明宫?

大明宫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是中国唐代宫殿。

贞观八年,为了让退居二线的太上皇李渊幸福地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唐太宗李世民在首都长安城北禁园为父亲建了一座避暑宫(次年5月,太上皇去世)。新宫殿起名为永安宫,次年更名为大明宫,后更名为蓬莱宫和汉源殿;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复名大明宫。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武则天参政后,大规模扩建宫殿。第二年,唐高宗和武则天搬到这座宫殿处理政府事务。此后,唐朝的政治中心从太极宫转移到大明宫;除了唐玄宗,唐朝的皇帝都住在这里听政治,大明宫成为唐朝的主要朝代。

大明宫位于长安禁园东南,南接唐长安城北墙。它也被称为东内,因为它为它位于太极宫的东北部(西部)。大明宫建筑群包括元、宣政、林德等。

唐代末期的唐熙宗中和三年(883年)和唐昭宗的乾宁二年(895年),大明宫两次被战火摧毁,逐渐成为废墟。

从1957年开始,大明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火车站以北一公里以上的龙首原。

大明宫平面接近梯形,遗址周长7600米,面积约320万平方米。西墙长2256米,东墙长2614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长1674米,南宽北窄,略带楔形。

宫墙采用夯土建造,宫门及拐角处内外包砖,西、北、东三面都是重墙,中心夹城,通向兴庆宫。

大明宫共有11座宫门,南门为丹凤门,北门为玄武门。丹凤门与承天门相似。皇帝必须驾驶丹凤门塔来主持任何重大活动,如改元、大赦和提供囚犯。

距丹凤门以北600多米的汉源殿是大明宫的正殿。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代会议的场所。汉源殿与丹凤门、宣政堂、紫宸堂等大殿位于同一中轴线上,形成大明宫主楼。

汉源殿后的宣政殿是皇帝举行中朝的地方,紫宸殿后是举行内朝的地方。紫宸殿西北部的延英殿是皇帝召见宰相讨论政治的地方,形成了延英召对制度,在唐代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林德殿建筑群建于唐高宗林德时期(664)~665)。林德殿是皇帝召见外国使者并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前、中、后三殿相连,以中堂为主,有回廊。与东亭、西亭、玉仪、邻楼对称,开创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新风格。

除了大明宫的上述主要建筑外,中轴线上还有蓬莱殿、汉凉殿、玄武殿,东西两侧还有珠镜殿、清思殿、太和殿、紫兰殿、大福殿、会庆殿、金銮殿等建筑。

大明宫以北是花园区,建筑布局舒朗,中间有一个太液池,近椭圆形,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20米。太液池位于中轴线上,是长安市一个大型皇家花园池,位于含凉殿以北和玄武殿以南的中部。

李唐王朝信仰道教,尊老子为始祖,大明宫有三清殿、大角观、玄元帝庙等,都是道教建筑遗址。

大明宫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有图片都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