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寿王李瑁

唐朝寿王李瑁 关于寿王李瑁的一些事?

寿王李瑁结局?

关于寿王李瑁的一些事?

李瑁(?-775年),初名李清,陇西狄道(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母为武惠妃。

早先由宁王李宪抚养。开元十三年(725年),封寿王,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二十三年(735年),拜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瑁。天宝四载(745年),迎娶韦昭训之女。安史之乱后,跟随唐玄宗逃奔蜀郡,抚慰兵士。

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去世,追赠太傅。

李瑁当了多少年皇帝?

李瑁根本没有当过皇帝,他是寿王,李瑁初名李清,陇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母为武惠妃。

早先由宁王李宪抚养。开元十三年,封寿王,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二十三年,拜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瑁,迎娶杨玉环为妃。二十八年,结束与杨玉环的婚姻。天宝四载,迎娶韦昭训之女。安史之乱后,跟随唐玄宗逃奔蜀郡,抚慰兵士。

大历十年正月十二去世,追赠太傅。

李瑁当了多少年皇帝?

李瑁没有当过一天皇帝。

李瑁是唐玄宗的儿子,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悲剧人物。由于他和杨玉环唐玄宗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而为后世的人熟知,所以自然而然的李瑁有几个儿子也成了中国网友关心的话题,根据新唐书记载,李瑁总共有有5个儿子,其中3个

寿王李瑁是武则天儿子吗?

不是。寿王李瑁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武惠妃的儿子,而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的第四子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所以寿王李瑁是武则天的曾孙辈。武则天共有四个亲生儿子,分别是孝敬皇帝李弘、章怀太子李贤、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

为什么唐代李瑁没当皇帝?

李瑁最有希望被立为太子,此时的李亨在与他的弟弟的比较中完全处于下风。但唐玄宗却选择了李亨。究竟为什么他会放弃更优秀的选择,反而选择了李亨呢?唐玄宗为什么要做出这样一个抉择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担心李瑁势力过盛。唐玄宗一辈子在政治上追求的就是就是一个平衡策略,这个平衡策略要求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哪一派都既不能饿死,也不能做大。所以说,如果哪一方势力独大的话,他就会想办法去制衡一下。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为什么不选择李瑁,原因就在于李瑁的优势太过于明显。首先李瑁的母亲是武惠妃,武惠妃当时还没有死。对于唐玄宗皇帝来说,他特别忌讳的一件事就是母凭子贵,他不愿意让武惠妃这边势力太大。

其次,涉及到唐玄宗的大哥李宪,就是原来的李成器。李宪和李瑁之间有特殊的关系,因为李瑁刚刚诞生的时候,武惠妃曾经担心这个孩子养不活,就把这个孩子送到了别人家寄养,以此求得孩子平安。当时是唐玄宗的大哥李宪和他的夫人站出来,要求抚养李瑁,后来一直将李瑁抚养长大。因此李瑁与李宪之间感情非同寻常,情同父子。可是问题就出在这儿,唐玄宗皇帝特别忌讳的一点就是自己的兄弟干政。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和李林甫有关。当时李林甫势头正盛,春风得意,越是这样的人,唐玄宗越会帮你刹一脚车,不能让你什么事都得意。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最后唐玄宗决定放弃优势特别明显、各项资源都已经倾向于他的李瑁。

其二,李亨为人谨慎,符合唐玄宗对太子的要求。而且,李亨人际关系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李亨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而且比较小心谨慎。像这样的人是唐玄宗皇帝最需要的太子人选。在他的平衡策略之下,他需要的恰恰是个平庸的不出彩的太子,这是最好不过的。李亨的母亲在开元十七年的时候就以贵嫔的身份去世了,这就不存在所谓的母凭子贵。早年间,李亨还被王皇后抚养过。王皇后没有孩子,所以她就把李亨抱到自己身边进行抚养,很喜欢这个孩子。但是,王皇后早早就被废黜了,后来郁郁而终,因此在这一点上也构不成威胁。要说与朝臣的关系,李亨与朝臣当中张说关系是最好的,张说在开元十八年的冬季也去世了。所以在当时来说,在诸皇子当中,李亨当时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算是最简单的了,这也符合皇帝的需要。所以综合考虑的结果就是皇帝决定放弃了看起来各方面更优秀的李瑁,而选择了他认为最合适的李亨。

李亨太子的册立大典的仪式也很有意思,这个仪式充分体现出了李亨的性格特点,就是小心缜密。举个例子,比如服装问题。当时有司在向太子汇报典礼准备工作的时候,曾经向他介绍这个程序时说,按照典礼的规定,那一天您应该穿绛纱袍,而且当天皇帝也穿同样的衣服。结果李亨一听就说不行,我怎么能够和皇上穿一样的衣服呢,而且衣服还叫一样的名字,这不行。因此,李亨执意要改,有司说典礼要求就就是这样。但是最后在李亨的执意要求之下,绛纱袍改名为朱明服。举行典礼的时候,唐玄宗应该十分喜悦,因为他就需要一个老实本分的太子。

从这天开始,李亨将近二十年的太子生涯当中,你、每一天都是在小心翼翼中度过,无时无刻都提醒自己注意唐玄宗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