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做春秋时期

为什么叫做春秋时期 为什么称历史为春秋?

为何称历史为春秋?

为什么称历史为春秋?

春秋是百花争鸣、各学派成功的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学派。

春秋是指中国东周前半段的历史阶段,即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历史时期,历史上被称为春秋时期。鲁国历史学家根据年、季、月、日记录了当时诸侯国的重大事件。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简称春秋。

周朝皇室东迁后,王权衰弱,诸侯势力崛起。为了追求名利,他们互相讨伐,期间出现了五个诸侯争霸的局面。

春秋五霸:

齐桓公-尊王熙

(公元前685-643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实行军政一体化、军民一体化的制度,齐国逐大。

齐桓公利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爱乡的旗号,团结各国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向日葵联盟的诸侯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会盟天下

(前697-前628年),晋文公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一开始是个公子,谦虚好学,善于和有才华的人交朋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命胡燕、先真、赵衰、贾佗、魏笔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等政策,成为三军六卿,大大增强了晋国力。

秦穆公-独霸西戎

(前682-前6211年),秦穆公继位后,立即上任百里奚(即五本大夫)、剑叔、公孙志为重臣,支持晋惠公(姬夷吾)登基,并在晋国闹事时帮助晋国。

但晋惠公登基后,他不仅没有把五座城市送给秦国(晋惠公承诺,如果他成功夺位,他会把它送给秦五城),反而会报仇。秦国也发生灾难时,一粒粮食没有卖给秦国。秦穆公怒不可遏,亲自带领孟明视等人讨伐,活捉晋惠公,成功赢得五座城市,将领土延伸至黄河西岸。

楚庄王-中原

(?-公元前591年),在齐国统治下,由于齐国的压制,楚国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一些小国,国力强大。

齐国衰落后,楚国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领军队在(今河南郑州)与晋军作战,击败晋军。中原各国背靠晋朝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宋襄公-春秋大义

(?-前637年)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带领魏国、曹国、诸国等四个国家与齐国作战。齐国的人民应该与外界合作,支持齐孝公。因此,宋襄公成名了。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权。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与郑国作战,与救郑的楚军在洪水作战。楚军很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他不得不在楚军渡河后再次战斗。结果,他大败受伤,第二年死于重伤。

私学教育的兴起

春秋时期,由于私立学校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原有局面,教育对象从贵族普及到平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竞争和相互补充,各派系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这促进了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培养了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一大批人才。

春秋时期,各学派学术教育的形成,特别是儒家教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为中国古代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