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改姓十大姓

爱新觉罗改姓十大姓 爱新觉罗的后人为什么都改姓了?

爱新觉罗的后人为什么都改姓了?

爱新觉罗的后人为什么都改姓了?

说到“爱新觉罗氏”,我们都知道这是清朝皇族的姓氏,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努尔哈赤时期,爱新觉罗只能表明你的部族身份,直到皇太极时期,爱新觉罗才作为姓氏存在。

清朝灭亡后很多皇室成员出于各种考虑纷纷改姓,很多皇族都改姓“金”“艾”或者“肇”“罗”,当然也有改为汉姓的,比如“赵”等。还有一些皇室子孙甚至弃姓不用,最出名的就是书法家启功先生,他自己说“姓启名功”,从来没有姓过爱新觉罗。

到了今天,随着那段历史逐渐远去,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也不再讳莫如深,很多人纷纷恢复了爱新觉罗的姓氏,因为这个姓氏的特殊性总能引来很多人的关注。

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在皇太极时期,爱新觉罗氏只有100人左右,随着不断繁衍,皇族人数呈几何数增长,到了雍正时期已经超过了1000人,而到1936年修《爱新觉罗宗谱》时,如果从努尔哈赤曾祖这一支开始算,爱新觉罗氏远近支总数超过了14万人。

而且这些皇室散落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据推算总数已经达到了三四十万,所以所谓的“皇族”或许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比如前男足国家队成员肇俊哲,在清朝就是标准的“阿哥”。

爱新觉罗的后人为什么都改姓了?

“爱新觉罗”其实就是部落名和姓的结合,爱新是部落名,觉罗是姓。“爱新觉罗”就是“觉罗氏”的一个分支,在当时觉罗氏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而爱新觉罗只是其中一个非常小的分支。在后金没有建立的时候,爱新觉罗的成员就只有努尔哈赤的六祖,及他们22个儿子。

后金建立后,爱新觉罗就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走上辉煌,并成为了跃居其他满族部落之上的唯一皇族。在皇太极建清后,他效仿汉制,将“爱新觉罗”变成了一个姓氏。而到了康熙时期,爱新觉罗氏在名上有了辈分之分,此时康熙的儿子为“胤”字辈,孙子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自此后继之君都开始遵循这一定制,为自己的儿子、孙子和曾孙定下辈分。如乾隆就定下“绵”、“奕”、“载”。道光就定下“溥”、“毓”、“恒”、“启”。咸丰就定下“仕”、“敬”、“福”、“寿”。直到1938年爱新觉罗修族谱的时候,溥仪还继续加上了“永、延、年、天、运、开、中、远、危、国、挺、起、元、思、文”等15个字。

在清朝灭亡后,据统计爱新觉罗氏约有2万余人,这其中就包括溥仪,溥仪的弟弟溥任,庆亲王奕劻曾孙女毓宜,溥仪的妹妹韫媖、韫和、韫颖等等。当然众所周知这些皇族在清朝灭亡后都纷纷改了姓,如溥任改名为“金友之”、毓宜改名为“金婉如”、韫和改名为“金欣如”等。也就是在当时大部分皇族都将爱新觉罗的姓改为“金”姓,当然也有部分远支皇族改成了“廖”、“魏”、“关”、“罗”等姓。

那么为什么这些爱新觉罗的皇族们会纷纷将自己的姓改掉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怕被人报复。想想看,明朝亡国的时候,清朝的统治者是如何对付朱姓皇族的?当然就是赶尽杀绝,在当时清朝的皇帝对于朱姓是秉持着“宁杀过,不放过”的态度,只要有问题就杀。而即使是到了康熙,清朝的统治已经很稳定的时候,康熙依然还是杀了那个已经七十几岁对清朝已经毫无威胁的明朝皇子。

也正是如此,明亡后,朱姓皇族为了躲避清朝的追杀与迫害,开始纷纷改姓,如“林”、“宗”、“李”、“王”等姓。反之清朝的皇族会改姓也是如此,这些皇族害怕自己会重蹈明朝皇族的覆辙,被袁世凯等汉人追杀,亦或报复,所以他们才在清朝灭亡后,开始纷纷改姓。

不过现在随着时间的逝去,很多的清朝皇族又开始纷纷改回“爱新觉罗”的姓,并以前朝皇族自居,但是这实际上却有很多“沽名钓誉”之徒在哗众取宠罢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