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肝之痛

切肝之痛 切胆后,有哪些生理、病理变化?

切胆后,有哪些生理、病理变化?

胆囊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器官之一,但是胆结石会给胆囊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很多患者因为胆结石治疗时间过长而进行胆囊切除术。那么胆囊切除术后有哪些生理病理变化呢?会不会变得胆小如鼠?会影响寿命吗?然后往下看。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已删除。

没有胆囊的人寿命会更短吗?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没有胆囊,因为没有浓缩胆汁,脂肪的消化分解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胆囊切除术后体重下降的情况并不少见,但不会影响寿命。相反,当胆囊病变反复出现时,如果不及时切除,可能会危及生命。

胆囊切除术对人体有什么影响?1.消化不良。

由于缺乏浓缩胆汁的辅助,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食用高脂肪饮食后经常出现消化不良和腹泻。

2.消化液回流

胆囊切除术后,胆汁不断流入十二指肠,增加了返胃的机会,容易引起碱反流性胃炎和食管炎。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已删除。

3.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增加。

胆囊切除术后,胆管代偿性扩张,使胆管开口相对狭窄,此处胆汁形成漩涡,容易形成胆总管结石。

4.胆道术后综合征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常与胆囊切除术后胆管压力升高、免疫功能障碍、Oddi括约肌炎症和功能障碍有关。此外,胆囊切除术引起的医源性损伤尚未完全避免。

5、增加结肠癌和胰腺癌的发病率。

临床资料表明,由于胆汁不储存在胆囊内,直接排入肠道,结肠癌和胰腺癌的发病率比普通人高4-5倍。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已删除。

所以在胆囊有保留价值,胆囊收缩功能好,胆汁储存功能好的前提下,尽量保胆取石。

如何保护胆囊功能临床上最常见的需要胆囊切除术的病例,就是结石导致胆囊萎缩,丧失功能。如果能在结石发生前正确控制饮食,就能避免结石,保护胆囊。

建议一:控制体重,合理饮食。

肥胖使我们更容易患胆结石,所以我们应该避免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并保持良好的体重。

建议二:吃早餐减肥。

定时进食(一日三餐)能使胆汁有规律地排出,而不会过度集中,从而防止结石的形成。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已删除。

建议三:素食者要适当补充磷脂。

正常人体内的胆固醇是与胆盐和磷脂按一定比例混合,以胶体颗粒的形式悬浮在胆汁中。这个比例被破坏,就容易形成胆结石。大多数素食者磷脂摄入不足,素食中纤维素过多阻碍了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汁盐浓度降低。所以要适当补充磷脂。

建议四:定期体检。

对于胆结石,超声波是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每年体检一次,以便及时发现胆结石或会形成胆结石的情况,如胆固醇结晶、胆汁淤积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要了解胆囊的生理功能。

胆囊主要是浓缩和储存胆汁。肝脏产生的胆汁通过肝管排出,通常储存在胆囊中。胆囊腔的容积为40~70毫升。上皮细胞从胆汁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主要是Na),通过细胞侧面的质膜转运到上皮细胞的间隙。间质的宽度可随吸收液体的多少而变化,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内的血管和淋巴管。胆囊的收缩和排空由激素调节。进食后,尤其是高脂食物后,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通过血流流向胆囊,刺激胆囊肌层收缩,排出胆汁。胆汁通过肝管和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或者从肝管和胆囊管进入胆囊储存,需要消化时再从胆囊排出进入十二指肠。胆汁与胰液和肠液密切配合,在小肠内化学消化食糜。

胆囊切除术不会影响肝功能,因为肝脏只负责分泌胆汁。但是会影响消化功能,尤其是脂肪的消化。因为胆囊是储存胆汁的器官,饭后胆汁分泌促进消化,不吃饭时才储存胆汁。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分泌的节律丧失。进食后胆汁分泌不足会引起消化不良、脂肪排出、腹胀等。平时不吃饭时也会出现胆汁分泌,胆汁会刺激肠道,引起不适。一般需要低脂饮食,少吃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