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金池长老

西游记之金池长老 贪心的金池长老被什么迷住了?

贪心的金池长老被什么迷住了?

贪心的金池长老被什么迷住了?

贪心的金池长老被唐僧的袈裟迷住了。

唐僧与悟空西行,夜宿菩萨禅院,与禅院长老夜谈,要见识见识唐僧的宝物。

唐僧推脱不过,展示了如来相赠的袈裟。金池长老爱不释手,夜里徒儿出主意,烧死唐僧留下袈裟。

不想被悟空听到,借来防火罩,保护了唐僧烧毁了禅院。

贪心的金池长老被什么迷住了?

袈裟

金池长老是《西游记》中的人物,观音禅院的老住持,已有二百七十岁高龄,因一时贪念想烧死唐僧,侵吞锦襕袈裟,后自作自受,反将寺院烧毁,自己因无脸见人撞墙而死。

金池长老头上戴一顶毗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满面皱痕,好似骊山老母;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口不关风因齿落,腰驼背屈为筋挛。

西游记第十六回金池长老人物性格?

金池长老——西游记里最贪的人

金池长老名字起的好。金池金池、装金子的池子。法国作家莫迫桑笔下刻画出一个守财奴葛朗台。他一辈子往钱看,地地道道的成了金钱的奴才。西游记中的金池长老嘛不亚于那个葛朗台,看来,世界之最还是在我们的文化里啊。

更为揶揄讽辣的是人家是寺院主持长老。而且是观音禅院的长老。原著写到,三藏又问:“老院主高寿几何?”老僧道:“痴长二百七十岁了。”

二百七十,啧啧,贪财不一定短命哈。金池长老言:“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朽之辈”葛朗台是整天盯着珠宝箱子。金老僧是一辈子守者宝院。

话不投机半句多。老僧待三藏是有礼有节,话不多,献茶,原著原话,“()”为笔者批注:有一个小幸童(“幸童”啥玩意,幸福的小童),拿着一个羊脂玉的盘儿,(连托盘都是羊脂玉的,开场气派已露端倪),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盎(法蓝镶金也是非皇权贵族难得一用的东东啊);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别疑惑,白铜现代社会不是什么贵重品,在古,那是稀有物,合金的呢,我国古代把白铜称为“鋈”。《 旧唐书·舆服志》载:自馀一品乘白铜饰犊车。也就是说唐代时规定,只有为一品朝臣拉车的牛身上,才能用白铜作为装饰品,表明白铜在唐代相当贵重。)斟了三杯香茶。

三藏见了,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

三句话不离本行啊。那老僧道:“污眼,污眼!老爷乃天朝上国,广览奇珍,似这般器具,何足过奖?(言外之意,这只是一点皮毛小物件,我这可是金池啊)老爷自上邦来,可有甚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

于是,猴子一多嘴,聊到了袈裟上。老僧心想,那更是皮毛的皮毛,我这里都成箱子,成库房的堆得都是,都发霉了,少说每人也有个几十件,袈裟能有什么主贵的呢,要不搬出来几柜子让他们看看吧,最差的袈裟也胜过你这个唐朝和尚身上穿的破棉纱呀。于是就抬出了几柜子,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

行者可是好惹的,抖出锦斓袈裟,亮堂了众僧们的眼呀!

这下可好,不比不知道,一比,人心不足蛇吞象,撑死啦!老僧一看眼放光,锦斓袈裟,霞光迸迸,红光满室,彩气盈庭。这么发光晃眼的宝贝,他却道,“怎奈怎奈老眼昏花,不能看明白。”

三藏叫,“掌上灯来,让你在看。”

老僧已财迷心窍了,“爷爷的宝贝(再不小看唐僧了,有财就是爷呀),已是光亮;再点了灯,一发晃眼,莫想看的仔细。”

行者爽快,看就看呗,看还能不让你看。

老僧真个欢喜,喜而转悲,啼啼呜呜边看竟然边呜咽了。看了半夜,心想,我可是观音院的长老呵,竟不如这个行脚僧。

两徒弟广谋广智献妙招了。广智曰,趁熟睡,杀人劫财,然后一埋,神不知鬼不觉。(心狠手辣慈悲的僧人呀,有智无谋呀)

广谋说,不可,那个白脸的好对付,那个毛脸的像个雷公,不好对付(人善人欺,看来,人长得面善好看真的未必好事呀)不如,放上一把火,烧死了,干干净净,没一点官司,烧不死,则也是他们不小心失的火,脱得干干净净。(进退两全,谋不可谓不深呀)

呜呜哼哼……又贪又恨又狠。

贪嗔痴,一切以我为中心,一切是我的,我是一切的根源,我是教主,我是金池呀,宝贝我得占有,不归我这,真让人怒火啊呀。老僧心火不可遏,终于,引火烧身了。噼噼剥剥一夜间观音禅院化为满目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