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识天的正确方法

观云识天的正确方法 天上各种云的样子代表什么天气?

天上各种云的样子代表什么天气?

气象学家根据云的形状特征、结构特征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三科十属二十九类。所谓三族,即低云、中云、高云。低云离地600到2000米,中云离地2000到4500米,高云离地4500到10000米。大多数云出现在对流层。千百年来,观云识天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天空中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好的象征;那些又低又厚的云通常是雨雪的征兆。看到小圆云一片一片堆积起来,像涟漪一样,人们称之为鱼鳞天,气象术语叫卷积云,预示着晴朗的蓝天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与卷积云类似,积云也预示着好天气,但它的范围更广,云层更厚。

观察云的方向,判断天气:

东边的云,空空的,天上没有雨;

云往西,雨淅淅沥沥;天空会下小雨;

云去北泛;天上会下大雨;

云往南,船上飘着大雨。天空中会有大雨。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由世界气象组织于1960年6月确定。气象学是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等。为了加强国际气象研究与合作,更好地将气象观测成果应用于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国际气象组织于1878年在维也纳成立。1947年9月,该组织召开气象局长会议,审议通过了《》,公约于1950年3月23日生效。国际气象组织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从1961年起将公约生效日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要求成员国在这一天以各种举行庆祝活动,宣传气象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并每年为气象日选择一个主题,号召成员国以各种开展宣传活动。主题的选择基本围绕气象工作内容、主要科研项目和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世界气象日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各国了解和支持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唤起人们的注意。;关注和热爱气象工作,推动气象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等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对于目前的天气预报方法,基本包括大气观测、物理机制研究和模式运行三项。

但是对于气象不发达的古代来说,预报天气就成了一个难题,但是我们的古人还是相当有智慧的。首先,他们发现天体会有规律地运动,这种认知就是天文观测的雏形。

研究封建社会的天气极其重要,早在今天。约4500年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尊,绘有甲骨文图案,如图:

这些图案表明,当时人们知道太阳、月亮、云和站在山上观察天气。从古代到商朝,都是通过观察天空的天气变化来推断天气的。在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中,闰月、大小月、日食的记录都很明显。

西周时期,从《》可以看出,西周的观测气象主要是占卜,而则负责漏刻,观测月相制作历法。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使天文气象学迈出了一大步。应该说这个时候的发展奠定了古代天文学的基础,以至于从汉代到唐代到宋金元,形成了天文学的高峰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如甘德和石神来计算世界。;最早的星表。

汉设了专门的天文机构,延续了西周的礼制。这个时代诞生了影响后世的天文人物,比如张衡,他发明了浑天象。耿寿昌发明了浑天仪;落霞红成就了。

后来的唐宋金元时期,除了设置太史局,还在汉代天文仪器的基础上制造了很多大型的军器。

关于测试方法,除了最早的观测日月云之外,前期多采用占卜和观测工具。

观测工具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仪器图像、土壤碳湿度计、翔凤吴彤和陶寺天文台。标准表、日冕、漏雕、雨量计、雷公柱、玉石、青铜凤、风青铜鸟、气象旗、天平土灰湿度计等。

从主要功能来说,可以分为三类:标准表、仪表图像、刻字省略,其他功能都差不多。

日规

手表是最古老的天文仪器,它的工具极其简单,只是一根立杆。

当物体受到太阳光照射时,会自然投射到观察面上,日影会有规律的变化。日晷是在日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确定回归年或太阳年。也就是说,日晷的功能不仅仅是一个计时工具,还用来确定方向和二十四节气。

仪器图像

乐器图像可分为三种:浑象、浑意、浑意。

浑象产生于西汉,在后世得到了发展和建设。浑象主要用来象征天球的运动,显示天象的变化,类似于现代的天体仪器。

△水运浑天仪

△浑香

浑仪是古代用来测量天体球坐标的观测仪器。从用途上看,浑象主要用来象征天球的运动,表现天象的变化;浑仪在古代天文学中被用来测量天体的运动。大象和浑天仪统称为浑天仪。

说到浑天仪,大多数能想到的人应该是张衡。他因发明了地动仪而闻名,但大象和浑天仪都不是他发明的。他只是改进了他祖先的发明。大象的最初发明者是耿寿。昌,我们前面提到过。

然而,他的发明地图可以 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只有张衡后期的能学到一二。沈括,宋代人,曾在《》一书中记载: 浑象如天器,以水激之,以水银转之,置于密室之中,与天道相合,张衡、陆机所为。

他制作的水载浑仪,周长10尺4尺6寸1分,相当于4分1度,周日共365.25度。标有二十八夜宿、南北极、黄池路的异官。北极周围有一个恒圆,南极附近有一个恒隐圆,二十四节气,太阳,月亮,五大行星。

△安徽寿县古墓出土的土壤碳湿度计

土壤碳湿度计最早见于《淮南子》,后有史籍记载。记录: 雷震之声可以用鼓和钟来写; 风雨之变,可由性情而知。 冬至节气前,天平两侧挂土和木炭,通过观察天平两端的升降来判断湿度变化。如果空气干燥,木炭中的水分会迅速释放出来,变轻,放炭端上升;如果空气湿度增加,则相反,从湿度的变化来预测雨天。

翔凤通梧桐凤凰台侯丰旗

这种功能是针对风向来预测天气的。

△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展品

在古代早期,风是最重要的气象观测之一。记录了每个季节盛行风向之间的关系,如立春之风、明代春分之风、清明长夏之风、景丰夏至之风、立秋凉风、胡和秋分之风、坏风冬至和光墨冬至之风。古人最早使用的测风工具是一种候旗,其实就是一面有飘带的旗。

事实上,玉是古代船上测量风向的羽毛。青铜凤凰的造型与青铜鸟相似,以鸟的形象为主。鸟的方向。;的头朝向的是风向,可以随着风向旋转,站在建筑的高台上。

雨量计

△韩国光化寺广场的雨量计

历朝历代对雨量计的最初出现没有考证,据说是朝鲜李朝发明的。始建于1441年8月,但在东汉时期,包括雨雪在内的降水测量工具就有了明确的要求。从南宋、秦记载的数学问题来看,判断雨的方法有 测量天池的雨水, 在一个圆圈里测量雨水, 以陡峭的探测雪和 用竹制器具探测雪。比如下了多少雨,什么时候结束,可以根据数学题算出来。

使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家用电器。直到明朝永乐末年,朝廷才有了全国统一的 雨量计 供当地县使用,便于上报降水量。

关于陶寺观象台的发现,肯定了早在4700年前,尧舜时代就有天文观测现象,创造了古天文记录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尊重人们有据可查,把传说变成了现实。最早的天文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城遗址。

今天气象观测的发展,精度的提高,观测工具的日益先进,都离不开古人打下的基础。正是因为他们的理论和学说, 美国的气象工作迈出了一大步。

部分文献参考:科普北京晚报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回答来自业主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