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纶巾到底是谁

羽扇纶巾到底是谁 羽扇纶巾指的是谁?

羽扇纶巾指的是谁?

羽扇纶巾指的是谁?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或者周瑜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争论较大。有论者认为:“‘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这里当然也就不一定要讲成是诸葛亮。从‘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一气呵成,只写了一个人,就是周瑜,写他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于帷幄之中,很容易地就挫败了敌人。”此说值得商榷。诚然不错,“羽扇纶巾”作为一种着装习俗,确实兴起于东汉,最初“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但经诸葛亮穿戴之后,就逐渐演变成诸葛亮所专有了,成为后世儒将、名士隐逸仿效的对象。

诸葛亮为什么总是羽扇纶巾?

诸葛亮的一生,无论是初出茅庐还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时候,他都没有顶盔挂甲过。他的习惯是羽扇纶巾,头戴纶巾,手拿一把羽扇,永远是气定神闲,信心十足的不时的慢摇着。

哪怕是遇到了危险,他也是这样。

纶巾,是用丝带编成的,一般是青色,是诸葛亮首创,所以又称“诸葛巾” ,后来被视为儒将的装束。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诸葛亮也不例外。

他身姿俊朗,羽扇纶巾更显得飘逸潇洒,儒雅风流。

有传说说诸葛亮之所以离不开羽扇,是因为她的夫人黄月英在扇子上写满了韬略、锦囊妙计之类的东西。

在我看来,这纯属虚构。一个人即便是再没有才能,也不会拿着这样的扇子招摇。即便是诸葛亮有不懂的地方,时间长了,扇子上的内容就记住了,就没必要再扇不离手了。

诸葛亮未出茅庐之前,这样打扮是为了突出个人魅力和风格。

他在东吴舌战群儒的时候,这样打扮是显得胸有成竹,不慌不忙。

他指挥军队的时候这样打扮是为了稳定军心,看主帅穿的这么家常,肯定是有必胜的把握,咱们定能取胜。

综上所述,诸葛亮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彰显的是从容不迫、气定神闲、飘逸潇洒的个人魅力。

诸葛亮为什么总是羽扇纶巾?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把“羽扇纶巾”按给了周瑜,那么这个“羽扇纶巾”是指的诸葛亮还是周瑜呢?

事实上,没有任何记载能找的出周瑜曾经“羽扇纶巾”的出现在战场,而苏轼之所以这么写,是出于对大都督“儒将”形象的想象,而“羽扇纶巾”更多的的表达一种从容迎敌的洒脱。

而人们所熟知的“羽扇纶巾”,更多的是诸葛亮的形象。《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形象描述,便是乘战车,披葛巾、执白羽扇指挥三军。那么这个形象是如何来的呢?

《三国演义》的故事取自民间的众多话本,所以与其说罗贯中是作者,不如说是众多故事的整合润色者,而诸葛的这个“羽扇纶巾”的形象,则来自晋人裴启《语林》的记载:

“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麾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

《武纪总要》上也说诸葛亮上战场“不亲戎服”,也就是说就算是再行军打仗,诸葛亮也是一袭文士打扮,镇定自若的指挥三军。

其实最早对诸葛亮的推崇大家一定难以想象,就是西晋的第一位皇帝司马炎。他让陈寿编纂《诸葛亮集》,让属下学习诸葛亮的施政治军方略,成为了诸葛亮的第一批粉丝。从这时开始,诸葛亮的粉丝也越来越多,粉丝们对诸葛亮的思想进行学习,甚至就连他战时的穿着都被人模仿穿戴。

其实,三国时期,“羽扇纶巾”是当时文人们非常流行的穿着打扮,尤其是所谓的名士,只不过这装束诸葛亮喜欢穿,而且还在战场中穿,经过历代诸葛亮粉丝的努力,以至于慢慢的成了诸葛亮的专属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