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为什么叫垫江

垫江为什么叫垫江 垫江又叫什么?

垫江又叫什么?

垫江又叫什么?

垫江县名的由来 “垫江”地名的由来,历史悠久。早在巴国时已有垫江之名。秦国在江洲设置巴郡,下辖有垫江县(今合川市合阳镇),是“垫江”作为县名之始。其后,历代均有垫江县的设置,西汉至南朝刘宋的垫江县在今合川市合阳镇,南朝齐、梁和北朝西魏的垫江县在今重庆市渝中区。今之垫江得名有三种说法,经考证正确的理解应是“垫”字从土,有“下”、“隘”之义。其一,《说文解字》:“垫,下也。《春秋传》曰‘垫,隘。从土从声。’”有淹没、下陷的意思。《书·益稷》载:“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等义项,均系“下”的引申之义。其二,从地理形势看,与“垫”的含义甚为符合,因此处山山之间的狭长槽谷地带,地势低下,溪水汇流,每遇暴雨山洪,沙水并行,以致下流淤塞汜溢。因此,垫江县名的由来,系取其地势低夷,下湮垫隘之义

垫江具体历史?

历史  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灭巴,置垫江县,治今合川区合阳镇,属巴郡汉平帝元始二年垫江  (2年),垫江县域辖今合川、铜梁、大足、武胜县地及潼南、安岳县一部分,治合阳镇,属巴郡。东晋建安六年(201年),属巴西郡。义熙元年(405年),属巴州。义熙八年(412年),属巴郡。后入临江县。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析临江县地复置垫江县,治今桂溪镇,属邻州。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改垫江县名魏安县,属邻州。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魏安县复名垫江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属邻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省桂溪县入垫江县。熙宁九年(1076年),属梁山军。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属忠州。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省垫江县入丰都县(属重庆路忠州),在垫江置临江巡检司。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明玉珍建立大夏国,复置垫江县,属忠州。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属顺庆府分府。嘉庆五年(1800年),属忠州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属四川省东川道。(1950年),属川东区行政公署大竹专区。(1953年),涪陵县析坪山、鹤游两区入垫江,属涪陵专区。(1968年),属涪陵地区。(1995年),属涪陵市。(1997年),属重庆市。  2008年3月27日,根据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有关决议,依据《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坚定标准体系》评审鉴定,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中国垫江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2000年,垫江县辖桂溪、坪山、澄溪、高安、新民、沙坪、周嘉、普顺、永安、高峰、五洞、太平、鹤游、曹回、裴兴15个镇;、长龙、沙河今日垫江县城  、杠家、大石、黄沙、汪家、包家、白家、永平、三溪、10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62323人,其中:桂溪镇112336人、坪山镇43722人、澄溪镇68239人、高安镇61419人、新民镇33824人、沙坪镇49273人、周嘉镇44932人、普顺镇32929人、永安镇41035人、高峰镇30376人、五洞镇24792人、太平镇35312人、鹤游镇19647人、曹回乡34609人、长龙乡26069人、沙河乡11035人、杠家乡31190人、大石乡15095人、黄沙乡19404人、汪家乡19635人、包家乡22891人、白家乡30436人、永平乡17728人、三溪乡17519人、裴兴乡18876人。(普查时裴兴和曹回还为乡)  2002年,垫江县辖14个镇、11个乡,22个居委会、279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88.70万人(2004年9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7万人。  2007年,白家乡、杠家乡、曹回乡、裴兴乡、三溪乡,设立白家镇、杠家镇、曹回镇、裴兴镇、三溪镇。(包家、永平2乡撤乡设镇时间尚不知)  2008年,全县辖21个镇、4个乡:桂溪镇、坪山镇、新民镇、沙坪镇、周嘉镇、普顺镇、永安镇、高安镇、高峰镇、五洞镇、澄溪镇、太平镇、鹤游镇、砚台镇、白家镇、杠家镇、曹回镇、裴兴镇、三溪镇、包家镇、永平镇、长龙乡、沙河乡、大石乡、黄沙乡。  2008年3月27日根据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有关决议,依据《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坚定标准体系》评审鉴定,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中国垫江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