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徙木立信论批语

商鞅徙木立信论批语 什么典故是迁徙木为信?

商鞅移木立信论老师评论?

什么典故是迁徙木为信?

十三年前(前356年)和十九年前(前350年),商鞅两次实施变革。变革内容为“废井田、建筑建筑、郡县制、奖励耕织战斗、连坐法”。创新开始实施时,为了赢得人民的信任,他派人在城里竖起一棵树,并告诉他:“谁能把它搬到城门,就会得到十金。“秦民没人敢相信,然后加到了五十金,于是有人拿起木头搬到了城门口,果然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识。从此,他宣布并开展了孝道改革,历史上被称为“移木立信”。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北宋王安石用“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性。

关于商鞅的诚信故事和名言评论?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约前390-前338年)。关于商鞅的故事很多,那么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原因呢?

1立木为信告诉我们:商鞅变法重在诚信,因此立木为例取信于民,说明了他做事的决心和勇气。

2信用是衡量一个人性格的标准。如果你信守承诺,你就会赢得依赖。相反,如果你不能信任别人,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你自己的形象会在别人心中大大降低。

什么典故是迁徙木为信?

战国时期,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改变了法律。新法律公布后,为了让人们相信新法律必须实施,商鞅命令人们在国都南门设立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到北门就奖励五十金。一个大胆而有力量的人真的得到了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会按照新法律行事。

什么典故是迁徙木为信?

迁徙木材为信的故事 商鞅变法之初,恐民不信,商鞅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棵三丈之木,然后宣布可以把这棵木移到北门,给10金。

搬一根木头,何必如此重赏,人们自然不相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到50。有些人会怀疑把木头搬到北门,也就是赏50金,以示不欺骗。因此,商鞅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在评论“移木立信”这个故事时,毛泽东早年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律惩奸以保护人民的权利,耕耕织以增强人民的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贫穷以绝消耗。这是我们国家从未有过的大政策。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乃必移木以立信者,吾于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块木头并不难,关键在于以此来树立千金难买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