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不足的原因和处理

母乳不足的原因和处理 产后缺乳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办?

产后缺乳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办?

产后缺乳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办?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产后缺乳”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产妇在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产后缺乳,又称为“产后乳无汁”、“产后乳汁不行”。缺乳多发生在产后第2~3天或15天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乳汁之多少以及是否缺乏,是以能否满足婴儿需要为标准。

【病因病机】

乳汁由气血化生,受阴阳所调控,但又与冲、任、心、肝、肾、脾、胃等经脉有关,其中肝、胃两经与乳头、乳房关系尤为密切。缺乳的机理较复杂,主要仍在虚实两者。

1.虚

虚主要在于气血不足,涉及阴虚、肾阳弱两者。

(1)气血虚弱《女科秘诀大全·乳汁不行》分析气血虚的原因时说:“如产母去血过多,又或胎前有病,以贫俭之妇营养欠佳,或产后失于调养,或年至四旬外。”《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夫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皆足以致气血虚弱。气血虚弱则冲任空虚,久则不能化生乳汁,故乳汁缺少。”

(2)肝肾阴虚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不足,肝肾亏损,冲任空虚,故致乳汁缺少。

(3)肾阳偏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虚及肾,肾阳虚弱,阳虚阴盛,冲任匮乏,无以化生乳汁,故乳少。

2.实

气血郁滞,乳络不畅,乳汁不得外达,故缺乳。

(1)肝郁气滞素性忧郁,或产后伤于恐惧、忧虑、紧张等,以致肝郁气滞,乳络乳脉涩滞,乳汁运行受阻而缺乳。

(2)痰湿蕴阻素体阳虚,痰湿内阻,或产后恣食膏粱厚味,中州失运,水谷精微不能化为气血,反致痰湿内生,痰脂充溢,壅阻于乳络乳脉之间,以致乳汁不行。

(3)乳汁蓄积哺乳不当,或乳头内缩,或当风受凉,以致乳汁蓄积,阻滞于乳络乳脉之间,不得外出而缺乳。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本病表现为产后哺乳期主要是产后半月内乳汁缺乏或全无,不足以喂养婴儿。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者,属虚乳房胀痛,乳汁较浓者,属实。

2.鉴别诊断

通过检查乳房及乳汁,可排除炎症及乳腺发育不良等所致的缺乳,同时应注意有无乳头凹陷和乳头皲裂。

【辨证施治】

本病治疗主要应辨别虚实。虚者补而通之,实者化而通之。

1.虚证

(1)气血虚弱证

证候:乳汁不下,或下而量少,乳汁清稀,乳房无胀满感,面乏华色,神疲乏力,头晕纳差,舌淡白或淡胖,苔白,脉细。

分析: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故乳汁不下,或下而量少,乳汁清稀,乳房无胀感气虚血少,不营于外,故面乏华色,头晕脾失健运,故神疲乏力,纳差舌淡白或淡胖,苔白,脉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基本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运用:通乳丹(《傅青主女科》)加味。

党参、黄芪各12g,当归10g,麦冬9g,桔梗6g,甘草5g,猪蹄1对。

本方乃傅氏治疗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之专方。当归、麦冬养血滋液猪蹄为血肉有情之品,补益滋养通乳党参、黄芪既能补气生血以化乳,又能补气行血以通乳桔梗载药上行。

服法:以猪蹄煎汤后,再入煎上药,每日1~2剂温服。

加减:头晕心悸者,加枸杞子、丹参各10g,炒枣仁6g纳呆腹胀者,加陈皮6g,广木香5g。

(2)阴虚证

证候:乳汁很少,甚至全无,乳房无胀满感,头晕腰酸,烦热口渴,夜寐甚差,形体消瘦,舌质花裂偏红或光红少苔,脉细弦带数。

分析:肾阴亏损,精血不足,以致冲任失养,故乳汁很少,甚至全无,乳房无胀满感肾阴不足,髓海空虚,故头晕腰酸阴虚火旺,灼津伤液,故烦热口渴心神失养,故夜寐甚差舌质花裂偏红或光红少苔,脉细弦带数均为肾阴虚之象。

基本治法:滋阴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运用:归芍地黄汤加味。

当归、白芍、熟地、怀山药、山萸肉、桑椹子、炙鳖甲(先煎)、玄参、炒丹皮、茯苓各10g,麦冬9g,通草5g。

方中六味地黄汤滋肾填精,当归、白芍养血益阴,桑椹子、炙鳖甲(先煎)、玄参、麦冬滋阴增液,通草通络下乳。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2剂。

加减: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6g,柏子仁10g脘腹作胀者,加陈皮6g,娑罗子9g。

(3)阳虚证

证候:乳汁下少,甚则全无,或乳汁清稀,乳房无胀满,纳欠神疲,腰酸尿频,形体畏寒,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弱。

分析:肾阳虚弱,命门火衰,血失温运,故乳汁下少,甚则全无,或乳汁清稀,乳房无胀满肾阳不足,脾阳亦弱,运化失职,故纳欠神疲肾阳下虚,膀胱失煦,气化不利,故形体畏寒,腰酸尿频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弱均为肾阳虚之象。

基本治法:温阳益气,佐以通乳。

方药运用:参茸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加味。

红参3g,鹿角片(先煎)、怀山药、熟地各10g,仙灵脾9g,黄芪10g,肉桂3g,紫河车(先煎)9g,炒当归10g,通草3g,炙甘草6g。

方中红参、黄芪、怀山药、炙甘草补益气血,熟地、炒当归、紫河车补血益乳,鹿角片、仙灵脾、肉桂温补肾阳,通草通络下乳。

服法:水煎温服,每日1~2剂。

加减:腹胀便溏者,去熟地、当归,加炒白术10g,炮姜6g,砂仁(后入)5g,补骨脂9g关节酸痛,胸闷不舒者,加炒柴胡5g,鸡血藤15g,羌独活各5g,桂枝3g。

2.实证

(1)肝郁气滞证

证候:两乳胀满作痛,乳汁不下,量少不畅,乳汁色黄质稠,精神抑郁,胸胁作痛,时欲呃逆,食欲减退,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

分析: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过乳头,肝气郁结或七情所伤,肝气不畅,故乳汁不下,量少不畅,精神抑郁气滞则乳积,故两乳胀满作痛肝经布胸胁,气滞不通,故胸胁作痛木旺克土,故时欲呃逆,食欲减退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均为肝郁气滞之象。

基本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运用: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当归、赤白芍各10g,川芎6g,生地9g,柴胡、青陈皮各6g,天花粉、漏芦各9g,桔梗、白芷、木通各5g,穿山甲片(先煎)、王不留行各9g,甘草5g。

方中当归、白芍、生地补血增液,川芎、柴胡、青陈皮疏肝理气解郁,花粉生津润燥,白芷、桔梗理气通络,漏芦、穿山甲、王不留行、木通通络下乳,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

服法:水煎温服,每日1~2剂。

加减:大便偏溏者,去生地、天花粉,加炒白术10g,煨木香9g夜寐甚差者,去白芷、川芎,加炙远志6g,炒枣仁9g。

(2)痰湿壅阻证

证候:乳汁稀少或点滴全无,乳房丰满柔软,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纳食欠佳,或食多乳少,大便偏溏,舌质胖,苔白腻,脉沉细而滑。

分析:素体痰湿偏盛,或产后过食进补,痰脂壅阻于乳络乳脉之间,故乳汁稀少,或点滴全无,乳房丰满柔软,形体肥胖痰湿困阻中焦,胃失和降,故纳食欠佳,或食多乳少,胸闷泛恶,大便偏溏舌质胖,苔白腻,脉沉细而滑均为痰湿壅阻之象。

基本治法:健脾化痰,疏肝通络。

方药运用:漏芦散加味(《妇人大全良方》)。

漏芦10g,瓜蒌皮、茯苓、土贝母各10g,炙远志、制苍术、制香附、王不留行、炙山甲片(先煎)各6g。

方中制苍术、茯苓健脾化痰,漏芦、瓜蒌皮、土贝母、炙远志化痰通络,制香附疏肝理气,王不留行、炙山甲片通络下乳。

服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

加减:形体畏寒,加干姜5g,川桂枝3g大便溏泄者,去瓜蒌皮,加炒白术、砂仁(后下)各5g。

(3)乳汁蓄积证

证候:乳房胀满疼痛,甚则胀硬焮红,痛甚结块,手不可近,乳汁不行,或伴发热,胸闷烦躁,口渴思饮,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分析:乳汁蓄积,乳络壅塞,蕴蒸化热,故两乳胀满疼痛,甚则胀硬焮红,痛甚结块,手不可近,乳汁不行,或伴发热热扰心神,故胸闷烦躁火热伤津,故口渴思饮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数均为乳汁蓄积之象。

基本治法:疏肝通络,清热解毒。

方药运用:连翘汤(《经效产宝》)加味。

连翘10g,升麻5g,玄参、赤芍、白蔹各9g,甘草5g,杏仁、山甲片(先煎)、王不留行、蒲公英各10g。

方中连翘、蒲公英、升麻清热解毒,玄参滋阴增液,赤芍活血通络,白蔹、杏仁清热散结,山甲片、王不留行疏肝通络。诸药合用使乳络通畅,自无蓄积之苦。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2剂。

加减:发热甚者,加银花15g,大黄(后下)6g,皂角刺9g,天花粉10g疼痛甚者,加制乳没各6g,白芷5g。

【其他治疗】

1.中成药

(1)鹿角粉每次4g,每日2次,适用于肾阳虚乳汁不下者。

(2)十全大补丸每次6g,每日2次,适用于虚证乳少。

(3)逍遥丸每次6g,每日2次,适用于肝郁证乳少。

(4)芎归平胃散每次6g,每日2次,适用于痰湿证乳少。

2.针灸

(1)体针主穴膻中、乳根、少泽。偏于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膈俞肝气郁结者,加太冲、合谷、内关、肝俞。其中膻中、乳根平刺,针尖向乳头,刺入1~1.5寸,以乳房部有胀感为宜。虚证可加灸法,实证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2)灸法取膻中、乳根。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每日2次。7~10天为1疗程。

3.推拿

取俯卧位,用单掌或双掌推揉胸、腹、背腰、骶部数分钟,点按脾俞、肝俞、膈俞各1~2分钟。再取仰卧位,用单掌或多指顺任脉路线摩擦胸腹部数分钟,用拇指按摩乳根、膻中、中脘、关元各1分钟,点按足三里2分钟。7次为1疗程。

4.外治法

用热水或葱汤熏洗乳房,也可用桂皮煎水,或三棱15g煎汁后洗乳房,均有宣通乳络之功,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

【转归及预后】

产后缺乳颇为常见。早期哺乳就发现缺乳,应及时治疗。一般来说,本病产后半个月内治疗效果较好,若在产后一二个月才治疗,往往效果不佳。

【预防与调护】

1.保证充足睡眠和精神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

2.产后尽早哺乳,定时哺乳,促进早期泌乳。

3.指导和纠正产妇喂奶姿态,尤其注意婴儿含接乳头的方式,夜间可以多吮吸,因夜间泌乳素分泌较白天旺盛。

4.多进高蛋白流质饮食,增加营养,调节情志。

【临证经验】

产后缺乳颇为常见。除乳房乳头发育不良及异常者外,一般应分虚实论治。明清之前,主要着眼于气血肝胃,以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而分型辨证。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膏粱厚味,痰湿蕴阻致病,始增痰气蕴阻证治。明清以后,开始注意到本病与肝肾的内在联系,提出阴虚、阳虚的证治。

夏师强调,在治疗本病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营养和休息非常重要

凡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者,营养极端重要,猪蹄、鲫鱼、糯米、赤豆、酒酿等是主要的食疗品,同时食物宜淡不宜咸,因咸能耗血,并要忌辛辣之品。争取多休息,足够的睡眠是乳汁充足的保证。

2.早期哺乳,早期治疗

一般在产后当天即可开始哺乳,1周内可知乳汁是否充足。有些产妇因为早期乳房不胀而自行中断或减少哺乳次数,往往造成缺乳。也有难产者,因过迟哺乳而影响乳汁的生成。如早期发现缺乳,应及时治疗。一般来说,产后半个月内治疗效果较好。若产后一二个月才来治疗,往往效果不佳。

3.注意恶露情况

如恶露过多或不止,势必耗血,影响乳汁化生,需同时治疗。

4.注意乳房乳腺发育

乳房乳腺发育差者,正如古人所说,虽经治疗亦无益也。如有乳头凹陷或乳头皲裂,授乳困难,可用乳罩帮助之。

5.注意精神情志的变化

若产后情志不畅、忧郁、恐惧、紧张,必然影响乳汁分泌,此时需要进行心理疏导,非单纯的逍遥散或下乳涌泉散所能治愈。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治疗实证时亦要考虑虚证,可在疏通方中加入少量补血药,在补养方剂中加入少量通乳药,在补血方剂中加入滋阴药,在补气方剂中加入补阳药,同时配合饮食营养,注意休息,调畅情绪,才能获得较佳效果。

验案举例

陶某,女,25,已婚,售票员。

1997年10月7日初诊。患者于1997年9月27日生第一胎(顺产)。产后乳汁量少,质稠,两乳微胀,前来求诊。刻诊:产后12天,乳少质稠,两乳微胀,恶露量少,色暗无块,腹不痛,性情抑郁,纳谷不香,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淡苔黄腻,脉细弦。诊断:产后缺乳。证属产后阴血亏虚,肝体失养,疏泄不及,乳汁运行不畅,治以疏肝通络,养血和胃,以下乳涌泉散加减。处方:炒当归10g,赤芍10g,漏芦10g,王不留行10g,炙山甲(先煎)9g,丝瓜络6g,通草6g,钟乳石(先煎)10g,广郁金10g,全瓜蒌(打)10g,枳壳10g,合欢皮10g。服完7剂后来人诉乳汁增多,婴儿够食。予原方7剂继服。

按语:乳血同源,乳汁的生成赖脾胃生化,气旺血足才能化乳,乳汁的分泌还赖肝气的疏泄,肝郁气滞、疏泄不及亦是乳少的原因之一,故治疗既需养血和胃,又需疏肝通络。此妇肝郁明显,因此方中疏肝通络药为君,药后颇效。《儒门事亲》曰:“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故产时产后均应保持情志舒畅,切忌抑郁。治疗本病时应注意酌加丝瓜络、瓜蒌等理气通络之品。

【小结】

1.产后缺乳诊断并不困难,主要表现为产后半月内乳汁缺乏或全无,应与乳痈缺乳相鉴别。

2.产后缺乳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治疗产后缺乳应辨别虚实。虚者补而通之,实者化而通之。气血虚弱者宜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阴虚者宜滋阴养血,佐以通乳阳虚者宜温阳益气,佐以通乳肝郁气滞者宜疏肝解郁,通络下乳痰湿壅阻者宜健脾化痰,疏肝通络乳汁蓄积者宜疏肝通络,清热解毒。同时要重视产妇的休息与营养,关注产妇的情志变化及恶露等,及时治疗产后病,以免影响哺乳。

3.指导产妇正确、定时哺乳,排空乳房。同时配合饮食营养,注意休息,调畅情志,以期获取较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