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心仁厚的什么人物

宅心仁厚的什么人物 仁者无畏的故事?

仁者无畏的故事?

仁者无畏的故事?

仁者无畏的郭子仪

唐朝天宝年间,野心家安禄山悍然发动叛乱,叛军从范阳出发,一路杀向唐都洛阳和名城长安。叛军过处生灵涂炭,无辜百姓遭受灭顶之灾。

作为一名将军,郭子仪迅速投身平叛战争,屡建奇功。他戎马一生,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堪称大智大勇,大仁大义。安史之乱结束后,大将仆固怀恩因为对朝廷不满,多次联合少数民族军队发动叛乱。

前两次都被郭子仪率军击退,但仆固怀恩并不死心,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联合回纥、吐蕃、吐谷浑等五个少数民族的军队数十万人再度入侵。仆固怀恩中途病死,其他少数民族军队闻讯撤军,吐藩和回纥的军队不明真相,继续向唐朝发动进攻。唐军与先期到来的吐蕃军队在奉天展开激战,以巨大代价将其击退。回军途中,吐蕃军遇到回纥军。

于是两军联合在一起,卷土重来。唐军在苦战之后,损失惨重,无力再战。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很多回纥将军和酋长都曾和郭子仪并肩战斗过,感情很深。他们之所以兴兵前来,是因为听仆固怀恩说郭子仪早就死了。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郭子仪决定说服回纥撤军。他的儿子和部将十分担心,都竭力阻止。郭子仪不顾劝说,毅然单骑来到回丝大营,下马卸甲,直入中军大帐。

回纥的将军、酋长都认识郭子仪,见他只身前来,都惊呆了。郭子仪上前抓住回纥统帅药葛罗的手说:“唐朝对回纥很好,可你们却和仆固怀恩一起进攻唐朝。我现在人来了,任你杀,我的将士会拼命保卫唐朝的。”药葛罗羞愧不已,连忙谢罪。郭子仪表示不计前嫌,回纥将军们都很高兴,于是双方结盟。吐蕃听说了唐和回纥结盟的消息,随即撤退。

郭子仪就是一位仁者。他所做的事有利于边疆安宁,有利于唐朝和回纥的和平与友好,是大义之举。当时的情形虽然凶险万分,但郭子仪却一往无前,并获得圆满结局。仁者无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仁者无畏的故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

上一段是孔子给该学生讲怎么向旁边的人学习,这时候孔子带领弟子离开卫国,取道宋国去陈国,孔子即便在人家的底盘也没带着弟子到处观光,而是给学生们讲礼仪,还排练了起来。

这时候宋国的大夫桓魋(tui)坐不住了,估计他认为孔子这样会影响宋国的统治,所以扬言要杀掉孔子。孔子的学生听说后赶紧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说:“上天赐给我了品德,桓魋能拿我怎样呢?”

从孔子的回答来看,并不是孔子认为他牛到桓魋不敢拿他怎么样,而是体现出了孔子“仁者无畏”的精神,也更能看出他看淡生死的超然态度。有些人认为,他认定桓魋不会那他怎么样?

其实,在孔子那个年代,谁都不知道明天自己的人头还是不是自己的,只是像孔子这样的君子,已经看淡了生死外在的意义,他更多追求的是内心的完善,以及自己能够为“礼崩乐坏”的时代贡献更多自己的力量。

自孔子以降,能够真正无畏生死的君子并不算太多,但每个年代也都有些许代表,文天祥、方孝孺啊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虽说一双手也是数不过来的,但从比例来看的话,也不能算是太多。

也就是说,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死亡,多数人还是充满畏惧的,毕竟生命也只有一次而已。只有精神足够强大的人,才能在死亡面前真正的无所畏惧。

孔子因为有“天生德于予”的自信,所以才不会惧怕任何威胁。同样,我们只要有足够的自信,能够不被外界的物欲所束缚,我们也能够像孔子那样不畏惧外界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