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龙虎山简介

江西鹰潭龙虎山简介 龙虎山时代背景?

龙虎山时代背景?

龙虎山时代背景?

龙虎山的名字除与祖天师炼药相关外,听说还有另一个来源,即“状若龙虎和”,若下排成功,在距离峰顶不远的地方往前看,就由此可见龙虎山有一山坎坷回旋如龙台,另一山背卧如伏虎,产生龙虎和僵持、龙蟠虎踞的壮观景象。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龙虎山因祖天师在这里结炉炼 丹,建造庙宇,使道教遍及天底下,龙虎山也由此扬名国内外了。

龙虎山时代背景?

龙虎山,坐落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地区20公里处。汉朝中期,正一道创办人张道陵曾在这里炼药,传说故事#34丹成而龙虎和现,山因而出名。在其中天门山最大,海拔高度1300米。龙虎山是我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 、我国自然文化双遗产地 、国家AAAAA级旅游区 、国家重点文物古迹。

据道教著作记述,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居住,自此张天师后代世居龙虎山,迄今沿袭六十三代,经过一千九百多年。

山名来历,龙虎山山之而出名有二说,《广信府志·山川篇》谓也意思象山山峰之一支,历台山西省行数十里,折而南,分两只,环绕着状若龙盘虎踞,故称《龙虎山志》载云:#34山原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和见,故以山名。#34

龙虎山往往出名,一是有赖于其山水秀丽俏丽,二是归功于道教天师派祖庭所在地危害,并有左河水诗云:#34碧海丹霞踞虎龙,洞天福地隐仙庭。道陵纵然神行远,仍让妖魔鬼怪惧逞凶。#34大家提到道教也往往想到#34道都#34美誉的龙虎山。

龙虎山时代背景?

龙虎山志》载云:“山原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和见,故以山名。”汉朝中期,张道陵偕徒弟到龙虎山修练“九天神丹”。传说故事三年丹成,有左青龙右白虎绕丹鼎。龙虎山现在有炼药岩、濯鼎池等遗迹,还曾经在壁鲁洞发觉《制命五岳》、《檄召万灵》及《神虎秘文》等法力之书。张道陵在龙虎山前后左右达30多年,从事过炼药创道、撰写道书、广招徒弟以及以符水为人正直看病等大量主题活动,四方从专家学者达数千人。

龙虎山与正一道的盛衰

从汉未第四代天师张盛始,正一道各代天师都居此处,承袭道统六十三代,沿守1900多年。她们数次获得封建社会的崇奉和册立,最大时官至一品,出将入相,产生中国文化史上弘扬承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之一。龙虎山地域在道教强盛时,依次建了十大道宫,八十一座庙宇,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华景象可见一斑。

第四代天师张盛还归龙虎山,修治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故址,每岁以三元日登坛传箓。这一时期的龙虎山正一道处于一种隐居山林、潜心修炼,丰富更新改造教规观念的时期,并没社会上造成广泛直接影响,尤其是无法得到上流社会的信仰和毫无疑问。那时候道教内部结构常以寇谦之为代表的“北天师道”和由葛洪、陆修静等创建的“南天师道”,也有魏华存妻子创建的茅山上清派,构成了龙虎山、阁皂山、茅山鼎力的局势,统称“三山”。

历经很长一段时间的改进、创新教规观念,正一道教实现了由民俗道教向官方网道教的里程碑式变化,其危害从唐代逐渐显现出来。唐朝皇帝青睐道教,自称道祖我的后裔,确立道教的皇宗影响力,在这里环境下,龙虎山正一道获得了君权的扶持。天宝七年(公年748年),唐高宗亲身接见第十五代天师张高,命它在京中置坛传箓,赐予金印,免除天师家族各种各样税负,并且在京中专业建立了“授箓院”。唐高宗还亲身册立张天师为“太师”,著《祖天师赞》。唐肃宗时诏降香币,建醮于龙虎山。武宗时接见二十代天师张谌“命以见官不拜”,赐金帛在山修殿阁、御书“真仙观”。公元前860年,又命天师建金箓大醮,公元前865年,册立祖天师“三天扶教辅书玄法师”。通过唐代列任执政者全力扶持,龙虎山正一道快速发展,社会效应日益扩张。

两宋之后,龙虎山正一道获得进一步发展,天师的位置拥有实质上的提升。皇上不但命天师头领三山道教,并且向天师了解施政之策。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改龙虎山真仙观为上清观,龙虎山上清镇的名称就源于这儿。大中祥符八年(1015),真宗册立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为真静老先生,开皇上为在职人员天师赐号之先例。除此之外,宋真宗仍在京中为张天师开设授箓院,并赐帑银在龙虎山改建上清观。

至北宋末年,社会发展危机四伏,宋微宗觉得道教有善济救国救民之功效,数次接见张继先天师,除向天师求永生不死秘术外,还问到时事政治。徽宗赐号张继先为虚靖老先生,并且于1105年赐建府邸。也开官方网给天师赐建府邸之先例。

南宋时,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也备受皇上赏识,理宗嘉熙三年(1239),赐张可小号观妙老先生,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道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这是一个标志性事情,此后,龙虎山、阁皂山、茅山三山道教皆归天师执掌,张天师变成由皇上诰封的道教正一派领导者,天师府变成了江南地区道教活动神经中枢。

元至明代,正一道进一步发展。宋代末期,元世祖遣使臣王一清入龙虎山,向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密求符命。世祖建立元朝后,接见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命其主领江南地区道教,仍赐银印。武宗继位时,召第三十八代张与材入觐,“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赐金印”。元朝统治者对天师身的帮扶似乎是世代相传,大部分每一位帝王对天师世谱都是有封赠。有元一代,正一道教地位显赫,得到了君权的肯定崇奉,进一步巩固了它在道教里的主体地位。入明以后,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以前,就曾经外派特使诣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的,请发老天爷公文,授以“天运有归”符命,以生产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氛围。洪武元年(1368),朱元章授张正常的正一嗣教真人版,永掌天底下道教事,赐银印,秩视二品,设僚佐,曰赞教,曰掌书,列入制。天师进出皆驿马车船,工资待遇非常高。朱元章还赐银重新修天师府邸,为各代天师编写赞词。擒雄二年(1437)正月,明英宗赐宴第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并特召圣贤后代衍圣公同宴,各赐蟒衣、朱履,进一步确认了“南张北孔”两大世家的局面。四十六代天师张元吉于明成化三年(1467)所受到的封禁达25个词,从四十七代到五十代天师的结婚礼仪知识均由皇上组织,皇族成员闺秀碑许配给天师。

清朝初期至雍正年间,朝中对正一道教仍然是临幸不替。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碑敕封为正一嗣教真人版,掌天底下道教事。雍正九年,还曾经赐帑银十万两,维修龙虎山道观殿阁,购买良亩抚养道众。

之后至民国年间,正一道慢慢迈向没落。清道光帝之后,取消天师进京朝觐规章制度这些。

嗣汉天师府

天师府是以第四代天师开始饮食起居之地和祀神的地方。原称“真仙观”,设在龙虎山脚底,天师府原系宋徽宗赵佶赏赐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私房,崇宁四年(1105)建于上清镇关大门口,元延佑六年(1319)由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迁建于今址,即上清长庆坊,在今上清镇西。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赐铂金15镒(360两),在今址上清镇核心复建。之后又经十多次建造,现有木构建筑均是清乾隆、嘉庆皇帝和同治年间闲置物品。

天师府建筑工艺群,所有府邸由府门、厅堂、后堂、私第、书斋、花苑、万法宗坛等构成,在规划布局风格上保持着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独特特点,是中国私家园林和道教建筑物的艺术瑰宝。

龙虎山天师府“私邸门”西边有一座万法宗坛,兴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是各代天师奉命祀神演法之地。“万法宗坛”是道教正一派祖庭的主要标示。《道教要旨互动问答全集》记述:“道教原来四大宗坛,龙虎山天师派为正一玄坛,茅山三茅真君派为上清法坛,阁皂山葛仙翁派为灵兽玄坛,香山许旌阳派为净明法坛。后因三山很少传奇世界,元时天师奉命领江南地区道教事,故三山符箓均并入龙虎山天师府,乃纠正一玄坛为‘万法宗坛’,至今仍然之。”由此可见“万法宗坛”原是道教正一派的一致宗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