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库全书是什么

古代四库全书是什么 四库全书是什么?

四库全书是什么?

四库全书是什么?

《四库全书》,丛书名称。经过十年的编纂,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共收书35003种,79337卷,分为四部历史子集,故名四库。内容极其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存和整理文献的作用。但是,编纂的目的是宣传有利于清朝统治和封建礼教的书籍,对不利于封建统治的书籍进行更多的抽样和篡改,甚至排斥和禁止销毁。这本书分为藏文渊、文源、文津、文汇、文汇、文澜七阁。文汇、文宗都被英法联军烧毁,文澜所藏也多失,经补复得全。一九三四年,商务印书馆选印232种,名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乾隆命令人们编纂《四库全书》,从全国各地收集资料。据后来的媒体报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天一阁是江南地区最古老、最大的私人图书馆。皇帝的命令不能违反,他被迫把许多珍宝送到北京。可见,当时调动了多少人力物力,对民间藏书采取了非凡的手段。

名义上,皇帝继承文化是为了保存古籍。它的真正目的是从文化上控制人民。任何符合统治者意图的书籍都可以收集,任何不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书籍都可以被摧毁,如果不能被摧毁,也可以被篡改。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祖先创造了丰富而辉煌的文化遗产。人们只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事实上,历代统治者在历史书籍和文献中的选择是未知的。特别是在清代,大兴文字监狱比秦始皇更能控制人们的文化。

因此,乾隆皇帝编纂《四库全书》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满足统治人民的政治需要,而不是为了继承文化。(2020/08/03)

四库全书是什么?

《四库全书》是一本属于查书目的书,书目是按照一定系统排列的图书目录。一般来说,书名、卷数、作者、出版商和版本都有记载,有些还有内容摘要,这是公认的阅读和学习的途径。

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摘要》,200卷,第二卷。清朝永宇,纪昀主编。清朝始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历时10年左右,集中大量人力物力,篡位成一系列书籍,名为《四库全书》,是古代世界最大的丛书之一。

编撰时,对《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书籍(称为记录〉内容提要和没有收入的书籍(称为存目书)分别编写。提要的内容,除了讨论每本书的大旨和源头之外,还要列作者之爵、考本书的得失、辨认文字增删、篇章分合等。之后对这些提要进行分类安排,编编成本书。这本书有3461种,79309卷;这些书,基本上包括了中国古代乾隆以前的重要作品(尤其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加完整)。

这10254篇提要,按经、史、子、集四类编排,每一类又分几个小类,

其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子类别。整本书分为44个子类和67个子类。每一类和子类前有序,子目后有语,简要说明了这类书的来源和为什么要分为这一类。1965年和1981年,中华书局附《四库撤书提要》(9篇)、《四库未收书提要》(清阮元编,5卷,174篇)、《四库全书总目记》等。

书后附四库全书总目录书名及作者姓名索引和索引字头笔画检字,便于检查。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本书的时候,要参考《四库提要辨证》(余嘉锡,24卷,中华书局1980年版)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王欣夫编,60卷,补遗一卷,中华书局1964年版)。由于前者考证了近500种古籍,后者考证了2300多种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