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指农历的哪一天

小年指农历的哪一天 小年是农历哪天?

小年是农历哪天?

小年是农历哪天?

小年原本就是在腊月二十四,但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一向节俭的雍正皇帝在腊月二十三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之后王族、贝勒纷纷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由于北方长期是政治中心,受官方影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 小年便依然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啥是小年?

小年就是一个相较大年而言的一个日子

不过不是一个专指的日子

根据不同地区的习俗

小年的日子也是不一样的

北方地区的小年往往是腊月二十三

南方地区则是腊月二十四

有些地区是正月十五

有些地区则是正月十六

有些地区则是除了正如初一之外的所有正月都是小年

啥是小年?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而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但它正统的名字应该叫“辞灶”。因为,按照天庭的规矩,灶王爷要在这一天离家回天庭,汇报一年的工作,家人都得欢送灶王爷,故称辞灶。

汉族民间对灶王爷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亦很尊重,灶王爷就是一家之主。平时做好饭时,如包饺子,必先盛上一碗敬之,有的人家初一、十五还要向其上香,总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但在送其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家事的时候,倒为难起来。虽然平时对他老人家很好,也请其上天言好事,但是否真的报善不报恶,心里没数。因此,在为灶王爷送行时,便变着法子伺候灶王爷。

辞灶这一天,一般要准备糖瓜、枣、柿饼、糯米饼、枣糕等,还有麸皮、豆子,还要用黄裱纸糊裱灶马,粘五个粮口袋,一个钱口袋。锅灶处放麸皮 豆子,灶王爷供台上要放上糖瓜等。麸皮 豆子是给灶王爷喂马用的,糖瓜是要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老人家上天庭不要乱说。五个粮口袋,一个钱口袋是回来时装五谷 钱财的。

辞灶时,五个粮口袋,一个钱口袋与灶马要一起烧掉。主持祭灶的人一再嘱咐并要求:“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爷您上西天。少说闲言碎语,多捎粮食多捎钱。再待七天来家过年。”等到纸化为灰烬,从“奠壶”里倒出“奠酒”横着洒一道,全家男人向灶王磕仨头。辞灶仪式结束,再就是分吃供品了。在桑葚110的老家还有这样一段民谣:“灶王老爷本姓张,骑着马,扛着枪,拿着糖瓜当干粮。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少带去是非口舌,多带回五谷杂粮。”

从某种意义上说,辞灶是一个标志性的节日。在以前,要回家过年的游子,一定要赶在这天前回家,民间有“辞灶不辞在外面”的说法。而扫屋、擦窗子,也要等过了这天才能进行。小年过了,大年春节便临近了。

另:桑葚110在岭南打工13年,知道南北方小年是差一天的,也就是说北方是腊月二十三辞灶,南方是腊月二十四。据说,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从清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皇帝要在坤宁宫祀神,向天地神明汇报一年的工作。为了节省开支,建立和谐社会,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此后王公大臣随之效仿,也于腊月二十三辞灶。

于是,既然皇帝、王公大臣都在这一天拜神,那么老百姓就只能推后一天再拜了。自然就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区分。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官老爷腊月二十三辞灶,老百姓二十四辞灶。

再后来,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大家也就随了官老爷,沾沾“贵气”,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辞灶了。而由于过去的皇城是北京,所以北方受到的影响就会比较大。而南方依然保持以往的腊月二十四过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