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古诗《月夜》

杜甫的古诗《月夜》 杜甫写的《月夜》是什么意思?

杜甫写的《月夜》是什么意思?

杜甫写的《月夜》是什么意思?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答!

唐代著名诗人,“诗史”杜甫的《月夜》,全诗内容为: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的大意为: 今夜鄜州月亮,如同长安的明月一样清圆,遥想远在家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我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的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的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圆如今,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据史料记载:此首诗创作背景为至德元年,大约756年,也是在"安史之乱"之后。这一年的的6月,叛军攻克白水,这一年的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到鄜州羌村(今天的陕西富县),安顿好家人之后出于一颗赤胆忠心,忠于江山社稷,报效朝廷的目的,诗圣已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独自投奔灵州(宁夏的灵武),因为当时唐玄宗逃亡四川,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唐肃宗临时基位于灵武。

然而命时不济,我们的老杜同志在途中不幸被叛军抓获并掳至长安。诗人困居长安,度日如年,而家却在百里之外的富县。月圆之夜,身陷囫囵,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时至八月,秋天月夜,怀念家人的一首诗应运而生,就是这首流传后世的五律《月夜》。

望月思怀,自古皆然。而诗人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不直接写自己望月怀妻,却用一种"换位思考"的手法,面对同一轮明月,设想妻子望月想念自己,作者又引入第三者,自己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懵懂地看着天上的圆月。"未解母亲忆长安",更加衬托出妻子的孤独凄然,从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这首诗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在历代众多描写月夜的诗词中独树一帜,诗意婉切,章法紧密,写尽人间离愁别绪,感人肺腑。

再次感谢悟空小秘书!

杜甫写的《月夜》是什么意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的这首《望月》,借月怀远,多少有些“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之意。此诗作于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陷落,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听闻唐肃宗在灵武登基之后,同年八月杜甫留下妻儿,独身前往。

杜甫在赶往灵武的途中,不幸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开始了幽禁生活。这首《望月》写在幽禁长安之时,在抒发对家中妻儿强烈思念的同时,也流露了自己一以贯之的忧国忧民之情怀。诗人不仅期盼早日与家人的早日团聚,也暗含着对早日结束战乱和国泰民安的殷切期望。

诗人反其道而用之,不直接写自己望月怀远,而是通过想象来刻画妻子对于自己的强烈思念,而表达自己渴望早日团聚的热切希望。首联刻画了妻子远在鄜州,独自望月怀远的孤独形象。颔联以孩子的年少不知思念为何物,来反衬自己与妻子彼此思念与惦记的深切。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怜“字,写出了对孩子的思念,还有从小就要经历战乱离别的怜惜。好在年幼无知,不知道流离失所之痛,也不会明白自己的妻子“独自忆长安”的苦楚,少一些苦痛。

妻子望月忆长安,不仅是在对远在长安夫君的思念,还有对曾经一起相守长安那段岁月的回首与怀念。儿女不懂母亲心中的悲痛,诗人心底有对子女的怜惜之情,更有无力分担妻子苦楚的焦虑与内疚,心中更充满对妻子焦灼的思念与惦记。

颈联则通过对妻子望月神态的具体刻画,进一步展现妻子的孤独与思念。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只有望月之久,才能会被秋夜里的雾气打湿发髻,和冷风吹寒玉臂。以望月之久,写思念愈深。这样的想象,也让诗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尾联则直抒胸臆,盼望着早日团聚,试问何时才能并肩于帷幔之下,举目相对,在月光的照耀下,一起把彼此的泪痕擦尽。从首联的“独看”到尾联的“双照”,寄予着诗人对于早日团聚的热切希望,情感的流露自然而真挚。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首《月夜》里的深情,夹杂着战乱离别的苦楚,万般滋味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