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出自哪里

民以食为天出自哪里 “民以食为天”的出处,有什么现实意义?

民以食为天,出自哪里?

“民以食为天”的出处,有什么现实意义?

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写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唐代的司马贞作《史记》的“索隐”时,注明是出自管子的话。管仲曾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

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如此源远流长,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和农业关系至为密切,粮食至关重要。人们对于吃的重要性的认识始终贯穿于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

“民以食为天”的出处,有什么现实意义?

民以食为天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中国很早即进入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社会人口较少,历史上天灾人祸频繁,使老百姓不得不对温饱问题关注。在古代,国家、江山被说成“社稷”,而这个“社稷”古书上说的黍类、谷类,是粮食。古代一直以稷为百谷之王。所以帝王都奉祀“稷”为谷神,进而以此指代国家。

当今,我国有十四亿人口,吃饭问题仍是我国的头等大事。陈云曾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一天三餐是每个人必须的。近十几年,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和投入,减掉几千年的农业税,对种植粮食的农民给予补贴,加快新农村建设,其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稳产增产。我国在占世界百分之十六的土地上,养活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贡献。总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粮食问题要放在国计民生中的首位。

“民以食为天”的出处,有什么现实意义?

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说明了民食的重要。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霸。刘邦联合各地反项羽力量,据守荥阳、成皋。荥阳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时建立的,因为城内有许多专门储存粮食的仓库,所以成为敖仓,它是当时关东最大的一个粮仓。

在项羽猛烈的攻击下,刘邦计划后撤,把成皋以东让给项羽。刘邦想听听郦食其的想法。郦食其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楚军不知道守护粟仓而东去,这是上天帮助汉朝成功的好机会啊!如果我们放弃成皋,退守巩、洛,把这样重要的粮仓拱手让给敌人,这对当前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啊!希望你迅速组织兵力,固守敖仓,一定会改变目前不利的局势。”刘邦依计而行,终于取得了胜利。

今天,我们有对其进行了延伸“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这也就是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