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宿池中树

鸟宿池中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个是什么历史典故?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个是什么历史典故?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个是什么历史典故?

1、历史典故:贾岛推敲

一天,贾岛在北京北京长安,骑着毛驴在街道上走动,随意吟成一首诗,在其中几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感觉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适当,要把“推”字改成“敲”字,但一时不知道哪个字好。因此,一面思索,一面拿手反复做着拉门和叩门二种姿势。大街上路人见到贾岛这类神色,感到十分诧异。

韩愈见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毛驴如何低下头,也不朝前边看一下?”

贾岛一惊,急忙下驴,向韩愈赔罪,并把自己刚刚驴上所得的诗句,因掂量“推”“敲”二字,专心致志思索,不如逃避的情况说了一遍。

韩愈听到后,转怒为喜,思索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天地万物入眠、恬静得没有一点气息时,门铃声也是看起来夜深人静时。”

贾岛不断叩谢,把诗句列入“僧敲月下门”。

“推敲”一词是依据唐代诗人贾岛磨炼诗句故事延伸出的,意指反复琢磨。

2、此句源于贾岛《题李凝幽居》,附全文如下所示: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这里,幽期不负言。

鉴赏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年来广泛传颂的名句。这两句,粗看有一些难以相信。作家当然不可能当晚晚宿在池塘边树上的鸟都可以看到。实际上,这正见出诗人设计构思之巧,认真之苦。正由于月光洁白,万籁俱寂,因而老僧(也许是指作者)一阵轻微门铃声,就惊动了宿鸟,或者造成小鸟一阵不安的噪动,或者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一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这一瞬即逝的情况,来描绘自然环境之清幽,响中寓静,有出乎意料之胜。在讲古诗词推敲词句”炼“字“时,常见此句范句,”僧敲月下门“倘用“推”字,也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3、作者介绍: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别名瘦岛,唐朝诗人。汉族人,唐代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早些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听说在北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时因当时有指令严禁僧人下午出门,贾岛做诗耍脾气,被韩愈发觉才能,甚至成为“苦吟诗人”。之后授教于韩愈,并还俗参与科举考试,但累举没中第。唐文宗时被挤兑,贬做湘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唐武宗会昌今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入伍调任司户,未任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