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作文

知与行有哪些典型例子?

知与行有哪些典型例子?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用几句话定义,什么是王阳明“知行合一”中实践的道德、心即理的理、致良知的良知?

世人多知德之道,明德之理,然天良仅存于心,而践于行者少。明哲自保,趋炎附势,忍辱苟生,奴颜卑膝者多矣。逐名利而失德性,保富贵而丧良心。假仁智而行欺盗。天道不张,人道昏乱。虽生为人而无人之尊,实堕入魔道之始。王阳明以我心为本,天良为根,不畏权贵,不避生死,致良知,行公义,智行于天下。实我辈之楷模,华夏民族尊严之道。谢谢诚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