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典故

“推敲”的典故与谁有关?

“推敲”的典故与谁有关?

刘禹锡吧,司空见惯/sīkōng-jiànguàn/唐·孟棨(qǐ)《本事诗·情感》记载:唐代诗人李绅(官居司空)慕名宴请诗人刘禹锡(原任和州刺史),席间刘禹锡赋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意思是有些事,您司空见得多了,觉得很平常;但我却觉得十分悲伤。后用「司空见惯」比喻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推敲典故原文秒懂?

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推敲二字哪个最合适?

贾岛推敲的故事?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 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 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 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的第三节。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

推敲一词出自谁的诗?

推敲的典故源于唐代诗人贾岛。典故讲的是贾岛有日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纠结于后一句是用推还是用敲,反复做着推和敲的姿势吟诵诗句,不知不觉冲撞到韩愈的仪仗队,被侍从搡到韩愈面前,便将缘由告知了韩愈,韩愈伫立良久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像“推敲”之类的典故还有什么?

高山流水,卧薪尝胆,东施效颦,嗟来之食,悬梁刺股,庖丁解牛,鸿鹄之志,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胯下之辱,背水一战,凿壁偷光,求田问舍,髀肉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刮目相看,闻鸡起舞,囊萤映雪,破镜重圆,牛角挂书,孟母择邻,贾岛推敲,盲人摸象,岳母刺字,东山再起,刻舟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