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以天下之大句式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句式?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句式?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被亡之故事,这句话从文言文句式的角度考虑,当属于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这句话出自北宋苏洵的《六国论》。苟,表假设的连词,如果;以天下之大,是“以之大天下”的倒装,定语后置;从,追随;故事,前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凭借着偌大的天F,又追随了六国破亡的前例。

苟以天下之大。是什么句式?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什么句式?

前者,定语后置,如果凭借那么大的天下 后者,被动,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完善

苟以天下之大什么意思?

苟以天下之大,从文言文句式上看,这句话属于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苟以大天下。这句话出自北宋苏洵的《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里,苟,表示假设,如果;以,凭借着;故事,旧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凭借着这么大的天下,却又走了六国的老路,这连六国也不如了。

九章涉江涉及的文言句式?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楚辞·九章·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意为: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年纪老了爱好仍然没有减退。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

终苟勉而不怀人的句式?

这句话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主语人们,人们终苟勉而不怀人。
这句话出自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在这个句子中,终,最终;苟,苟且;免,免于被处罚;怀仁,心怀感激。这句话的主语被省略了,应该是(人们)。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最终免于被处罚却不会感恩戴德。

六国论运用了哪些对比论证?

对比性的地方:
(1)秦攻取得与“受赂所得”的对比;
(2)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的对比;
(3)以上两个对比之间,也构成了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结论。
(4)祖父创业艰难与子孙轻易割地的对比;
(5)“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与“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对比;
(6)“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
(7)“奉之弥繁”与 “侵之愈急”的对比。
作者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本文的句式也整饬有度,特别是四字句占了一定比例,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富有节奏感。文章史实论据典型、充分,分析、对比、比喻等论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句式多变,感情激切,富有感染力。
六国论
苏洵 〔宋代〕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