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人鼻息典故

仰人鼻息典故 三国成余的典故?

仰人鼻息是什么意思?

三国成余的典故?

你好!“仰人鼻息”出自《后汉书·袁绍传》。东汉未年,董卓专权,心怀异志。渤海郡(郡治在今河北南皮县)大守袁绍,联合袁术、韩馥等,起兵共讨董卓。众人订立盟约,推举袁绍担任盟主。冀州(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刺史韩馥见人心归向袁绍,便暗存戒心,不肯听从袁绍的调动。袁绍的谋士逢纪为袁绍想了一计,派高干、苟谌等人去劝说韩馥,让他将冀州地交给袁绍。粗鲁无能的韩馥表示同意了。可是其部下耿武、闵纯等,一致反归附袁绍。他们找到韩馥说:“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立可饿杀。奈何欲以州与之?”最后,韩馥没有听从耿武等人的劝告,终于把冀州的大印让给了袁绍。后来,人们把”仰我鼻息”改变为“仰人鼻息”,比喻自己没有办法,必须依仗别人才能生存,引申为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不能自主的意思。

仰我鼻息的意思?

仰人鼻息(拼音:yǎng rén bí x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

仰人鼻息(仰:依赖)指依仗别人的呼吸才能活着,常用于比喻依赖别人,看人脸色行事。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三国成余的典故?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A):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