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厨贵人

天厨贵人是什么意思?

天厨贵人是什么意思?

天厨贵人是一个命理学的术语,天厨又名食神禄,先贤陆位亦说:“天厨,宜食禀”,食禀是藏食粮的仓库。主荣华富贵,即所谓的“登科进禄”,遇之命吉。所以说,天厨入命的人,如不逢刑冲克破,一生不愁吃穿,食禄不虞匮乏;更得其它贵神扶持,常人适宜厨艺、食品、粮货贸易,贵人宜往农业、食品、粮政方面求取功名利禄。

天厨贵人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个命理学的术语,天厨又名食神禄,先贤陆位亦说:“天厨,宜食禀”,食禀是藏食粮的仓库。主荣华富贵,即所谓的“登科进禄”,遇之命吉。所以说,天厨入命的人,如不逢刑冲克破,一生不愁吃穿,食禄不虞匮乏;更得其它贵神扶持,常人适宜厨艺、食品、粮货贸易,贵人宜往农业、食品、粮政方面求取功名利禄。

太平天国也像其他皇帝一样祭天地吗?有没有专门的仪式?

中华文明的信仰,讲究“敬天法祖”,就是敬奉上天,相信“老天爷”,同时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福泽庇佑。正因为如此,中国历代皇帝(包括元、清)都专门有祭天地的场所和仪式。
但“祭天地”这个仪式,在太平天国是看不到的。因为太平天国崇敬称颂的,只有天父,最多加上天兄,也就是所谓的“爷哥”。
“爷哥”是太平天国最高崇拜的对象,可以等同于封建皇帝的“天”。如果要说“专门仪式”,太平天国和西方传统一样,有“每七天进行一次礼拜”的规定。天国上上下下,从天王到普通百姓,都要在“礼拜”这一天,聚集在一起崇敬“天父”,感恩酬谢“天父”。这一点也很有意思,因为封建王朝只有皇帝才能祭天,其他人想都不用想。
太平天国的这个“礼拜,虽然源自西方,却又保留揉合了相当多的中国民间传统祭神习俗,包括奉献三牲供品等等,甚至还会贡献一些令真正西方信徒感觉匪夷所思的“供品”。
红头文件规定,天国必须要做礼拜 冯云山、洪秀全等人创立的 “拜上帝会”,这个“拜”,并不只是口头说说,而是有专门的严格规定,神圣不可侵犯。在太平天国专门的道德规范《天条书》里边,罗列了十条天条,其中第四条,就严格规定每七天必须进行礼拜,原文是这样写的:
“世间享福灵由天,颂德歌功理固然。朝夕饔飧须感谢,还期七日拜尤虔。”
这和西方的说法是一样的,天父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第七日完工休息,所以所有人每七天都要虔敬礼拜,颂赞恩德。
太平天国对礼拜日非常重视,《天朝田亩制度》里规定:“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上帝”。又规定:“凡天下诸官,每礼拜日依职份虔诚设牲馔奠祭礼拜……有敢怠慢者黜为农”。
二十八宿对应礼拜日期 中国古代并没有“星期”的概念,如何让民众记住礼拜的日子?太平天国就用二十八宿(将二十八宿引入历法,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因为每过四个礼拜日刚好就是二十八天,一天可对应一宿,可以看成以二十八宿来做代表星期的符号。
甲寅四年(1854)的《天情道理书》规定:“七日一礼拜,每逢房、虚、星、昴之辰,理宜格外虔敬,歌功颂德,酬谢天恩”。在太平天国自己制定的天历上,房、虚、星、昴四宿值日的那一天,都标注了“礼拜“两字。
全民都要拜,没条件也要拜 每逢礼拜前一天,街上就会挂上旗提醒民众,大写:“明日礼拜,各宜虔敬”。有的地方则是派人背负礼拜旗一面,在街市上一边鸣锣击钲一边大叫:“明日礼拜,各宜虔敬,不得怠慢”。
礼拜由不同单位各自组织,如诸王府、城中各衙门官署、军中各营等等。民间则由负责管理二十五户的两司马组织。因此一起参与的人数不定,从几十个人到一百多人不等。
天京内诸王礼拜的地方奢侈华丽,“非笔墨之能形容”,并且有专门的礼拜坛。其他单位也要挑选尽量宽敞的地方,布置尽量华丽,挂上彩灯布缦。场地中间设一张供桌,放上绣花或者素红桌布。不放香烛,因此没有香炉,而是放两盏油灯与一对插有黄绸令旗的花瓶,再放一块写有“奉天命”的木板。供桌后边有供本营正副头领、识字先生坐的靠背椅。如果大军在外,可以因陋就简,实在不行,席地而坐也可以,总之一定要拜。
天王宫殿仪式 礼拜开始之前,要鸣锣通知众人,这方面也有讲究:诸王鸣六十四声,奏乐三次。侯、丞相鸣四十声,检点、指挥鸣三十六声,总制、监军鸣二十四声,一直到最底层的两司马也要鸣八声。
具体礼拜仪式,先看看最高层代表,天王宫殿里边:
教士和莫兹(J.L.Holmes)于庚申十年夏末秋(1860)初到天京访问。曾随章王林绍璋前往参观天朝礼拜,他所见的仪式如下:
“黎明,我们起程晋宫……鱼贯而进入天王的正殿……殿之大门名为荣光圣天门,门内大堂最深处设有天王宝座,不过其时仍是空的。全体等候西王许久,似乎必须等到他驾到,礼拜仪式才能开始。那位小贵人,年仅十二或十四岁,直入圣天门,站在各王爷班次之前。”
“他们于是开始举行礼拜仪式,秩序如下:第一,全体下跪,面向天王宝座,口念对天兄的祈祷词。继而转身向后跪对天父祈祷,继而复转身向宝座对天王致祈祷词。最后,全体起立唱歌。行礼乃完毕。殿外天阶各桌上陈列烧猪一,全羊一,及其他牲品。天王座前则有石坛,其中香火不停。”
这场礼拜,天王与幼天王都没有参加,据说天王每次礼拜之前会专门换上一身新衣服,把之前七天穿过的内衣全部烧掉。文中提到的西王自然就是幼西王萧有和,位次在其他诸王之上。
普通衙门官署仪式 普通衙门官署的礼拜仪式,根据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如下:
“各馆即于是夜三更交子时后,点灯二盏,供茶三杯,肴三盛,饭三盂,鸣锣集众,环坐一堂,贼目及充先生者即坐于正中所设数座上,群贼两旁杂坐,齐诵赞美毕,充先生者善成黄表奏章,尽列一馆贼名,此时手执奏章,跪地朗诵,群贼长跪,读讫焚化,则以所供肴馔共享,此七日礼拜之仪也。”
从这个记载更加可见太平天国的礼拜带有非常鲜明的中国传统特色——供桌上供三杯茶、三大碗饭、三盘菜,三盘菜肴有鱼有肉,可以看成是简版的三牲(天王府就上了完整的三牲)。仪式中的供贡品、跪拜、诵烧祭文与吃贡品,都是中国民俗传统。
为何供桌上没有酒?因为太平天国禁酒(至少表面上禁),所以仪式上只有“三茶”,没有“五酒”。
礼拜当天总共要进行三场仪式,子时这场之后,早饭、晚饭时分还要再进行一场。每场也差不多,只是后两场先生不需要再大声念奏章名单,而是“默诵”,也就是在心里念。
礼拜日也是牙祭日,还向天父献……狗肉? 三场仪式的菜肴,除了上供,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吸引平时吃不饱饭的贫苦人家参与礼拜,仪式之后分食贡品等于一日三餐,可以顺便打打牙祭,至于中间那顿午饭就不做了。太平天国凡是实行供给制的地方,一营人的口粮、油盐、菜钱更是要等到礼拜结束后才能统一领取,不参与实在不行。
天京城条件好的时候,各馆署衙门礼拜前还可以去典茶心衙领取糕点果品,到典天厨领取海产蔬菜。敬天父嘛(实际上就是祭大家自己的肚子),自然很讲究。如果在外边条件不好,有什么最好的就拿上来,哪怕只有一块豆腐。太平天国还认为狗肉是对天父最好的敬品,大概因为广西老兄弟喜欢吃狗肉,为了借机满足自己的口腹,就硬说天父也喜欢狗肉。只是不知道天父看见敬献上来的是狗肉,心里会作何想法。
雷击天王?火烧东王?? 如果做礼拜不认真,或者无故没有参与礼拜,惩罚也很重,会被杖责几百,三次无故不来,就要斩首示众。当然,认不认真要看带头的怎么做,广西出来的老兄弟都十分虔诚,其他地方的就难说,有敷衍了事的,甚至有心怀二念的,众人下跪的时候在心里默咒“天父皇上帝大施其能,雷击天王,火烧东王”。
因为每七天一次,和现在的“星期”一样固定,礼拜在太平天国也渐渐成为一种时间单位。譬如判戴枷示众,不是说戴枷多少天,而是说过三次、或者五次礼拜后释放。行军等各种事情也以礼拜为限,如“再过三次礼拜不能收复某城,定即提京治罪”等等。
礼拜日也休息吗?西方的礼拜日会停止工作,大家放假休息一天。太平天国的情况又是如何?现在记载说法不一,有说“依期恪守,是日尽停诸项工作,惟必须者除外”,也有说“天京在这一天并不停止各种娱乐及出工”。又有亲眼目睹的时人自述,当天衙门中人做完礼拜后,等到天亮就全体“出城充役”。可见天京礼拜日并没有停止工作。
最最重要的军事行动方面,太平天国更不会迂腐到每逢礼拜就停止征战,有很多重点战役都是在礼拜这一天进行的。举两个重要例子,癸好三年(1853)二月十四日(夏历二月初十日)攻克南京之役。庚申十年(1860)三月廿六日(夏历闰三月十五日)大破江南大营之役,这两天都是太平天国的礼拜日,而且是发动之前就决定了进攻日期,更显示礼拜与否,完全不影响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