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是什么意思?

当仁不让,于师是什么意思?

当仁不让: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当仁,面临仁义之事。对于应做之事应勇于承当而不推让。(《卫灵公篇》)释: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主动去做,绝不推诿。

当仁不让于师孔子怎么对待弟子?

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不一概而论,而是让他们各自发挥专长,因材施教,最终教育出不同领域的专业精英,不愧为圣人,这种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当仁不让于师。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当仁不让于师”一句表现出孔子“直”与“谦逊”的性格特点。在孔子眼里,坚持正确的仁义道德比维护师生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由此可见,孔子将弟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不认为身为师傅就必须事事为先,也体现了孔子对“仁”的重视。
  “当仁不让于师”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遇到可以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这表明了孔子对于仁道的重视,认为仁道高于师生之间的礼仪。

与当仁不让于师意思相同?

“当仁不让于师”,应该解释为: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意思有了些延伸: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朱熹作过一个注释:“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

当仁不让于师词类活用?

回答:当仁不让于师这句话出自《论语 卫灵公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在寻求真理的时候),凡是不合乎仁的,必须据理力争,就是老师在面前,也决不能谦就,退让”。其中“不让于师”,是状语后置句,不和老师谦让。正确的句式应为“当仁,于师不让”,属于词类活用。

当仁不让是什么意思?

当仁不让
dāng rén bù ràng
成语解释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