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筋膜炎图片

昨天运动后,手臂肿了一个包,是因为什么啊?

昨天运动后,手臂肿了一个包,是因为什么啊?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理性看待,如果确实是运动后起了个包很可能与过度活动导致的。但一定要检查起因,在医学上有一种叫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症通常是在运动后容易发生。包块一般在上肢前臂多见,通常不超过2厘米包块较小。身体部位还有一种叫纤维肉瘤与筋膜炎高度相似。纤维瘤是有活动性,它是一种肿瘤需及时住院治疗。虽然筋膜炎无损大碍但还需提高警惕,甄别清楚后如单纯是筋膜炎只有减少运动量便可自行消退。

脚跟刺疼是什么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足底筋膜炎,特征为起步时足底区疼痛加重;是成人足痛和足跟痛的最常见病因之一。该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年龄高峰为40-60岁,而在跑步者中的发病年龄高峰提前。多达1/3的病例可能为双侧足底筋膜炎。
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长时间站立或跳跃、平足和踝关节背屈减少。足底筋膜炎通常单独发病,但也可能伴有全身风湿性疾病,尤其是反应性关节炎和脊柱关节病。
其他的足跟痛原因还有很多,比如以下:
神经系统病因神经卡压或压迫综合征—走行于内踝下方的胫后神经发生卡压(跗管综合征)可导致足底疼痛、感觉异常和麻木。S1神经根病–腰椎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跖屈(腓肠肌)无力,也可能出现疼痛沿腿部后方放射至足跟。典型表现为踝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病理性疼痛–周围神经病患者更可能有糖尿病或酗酒史,通常自述有弥漫性足痛伴夜间症状。骨骼病因跟骨应力性骨折–起自跟骨的疼痛可能会在负重时加重。如果体力活动增多,则应考虑应力性骨折。虽然X线平片可能具有诊断意义,但早期改变通过MRI来鉴别更佳。跟骨骨折会导致长期失能,但相对少见。重度跟骨骨折最常见的机制是高处跌落导致足部遭受轴向负荷。骨挫伤–直接创伤或过度负重运动可导致骨挫伤,其特征为足跟部广泛性疼痛。骨髓炎–跟骨感染可能伴有更加恒定的疼痛和全身体征(如,发热)。肿瘤–跟骨肿瘤罕见,其特征为深部骨痛和夜间症状。Paget病–这可能是跟骨疼痛的另一来源,通常在X线平片上很明显,表现为骨小梁变粗。还可能存在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Haglund综合征–突出、增大、骨性的后上跟骨结节有时造成软组织压迫和足痛(部分原因可能是跟骨后滑囊炎),足痛位置在跟腱附着点上方、足跟后部区域的骨性突起上。此综合征称为Haglund综合征或后部跟骨结节撞击综合征,该综合征患者可能主诉穿鞋时不适,并可能触及到2-3mm的骨性突出,其上皮肤可见红斑及肿胀。软组织病因跟腱病—跟腱病变通常会造成足跟后部痛。胫骨后肌或趾长屈肌肌腱炎—这些疾病通常起病隐匿,沿肌腱和腱鞘走行处会有疼痛和压痛。足中段骨骼位置的微小变化可能提示肌腱断裂。脂肪垫萎缩—跟垫萎缩见于年龄较大的成人。触诊发现无常规皮下脂肪衬垫的骨性突起。与足底筋膜炎引发的疼痛不同,跟垫萎缩引发的疼痛不会在早晨出现,而是在全天负重时出现并加重。滑囊炎–跟骨后滑囊炎可造成后足跟局部肿胀和红斑。痛性跟垫综合征—痛性跟垫综合征最常发生于马拉松运动员。该病被认为是因跟垫中分隔脂肪的纤维性隔破裂所引起的。疼痛局限在跟垫部位。足底筋膜无压痛,且检查者背屈患者足趾时疼痛不会加重。足底筋膜断裂—足底筋膜断裂通常出现在体力活动后,且发病突然,与足底筋膜炎的疼痛更为逐渐地出现不同。对患足进行检查可能会发现足弓高度丧失。可能存在肉眼可见的肿胀,或可能出现瘀斑。
炎症性疾病反应性关节炎和其他脊柱关节病—脊柱关节病中常见不对称受累和下肢关节以及起止点的受累倾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会出现具有炎性特征的背痛(例如夜间痛和长时间晨僵),而先前有小肠结肠炎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史则提示反应性关节炎。结节病—足跟痛可出现于结节病。如果结节性红斑、肺门淋巴结肿大、游走性多关节痛和发热联合出现,则称为Lofgren综合征,常见于结节病患者。所以脚跟痛病因复杂,不能轻易说就是某一种病,,另外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年轻男孩子,如果有脚跟痛,下腰背痛,眼睛经常红,拉肚子,皮肤有皮疹等,还要考虑有没有脊柱关节炎病,注意去风湿免疫科做一下检查。这种情况重点查一下血沉,C反应蛋白,B_27,脊柱关节超声,甚至骶髂关节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