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八柱帖高清大图

中山公园八柱亭的由来?

中山公园八柱亭的由来?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皇帝收集到唐代《虞世南摹兰亭序》《褚遂良摹兰亭序》《冯承素摹兰亭序》《柳公权书〈兰亭诗〉帖》以及明代董其昌收录在《戏鸿堂帖》的《柳公权书〈兰亭诗〉帖》、董其昌自己临摹的《柳公权书〈兰亭诗〉帖》。乾隆又下令大学士于敏中临摹《柳公权书〈兰亭诗〉帖》,补上原帖的漫漶(缺笔);乾隆皇帝自己也临摹一份《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
与此同时,乾隆皇帝开始改建圆明园

流传千古的《兰亭诗》真的是柳公权写的吗?

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著名的书圣王羲之与一干文人儒士,聚集在会稽山阴搞了一次聚会,聚会期间大家饮酒赋诗,最后商量着要把当天的创作汇编成诗集,并且由书圣亲自撰写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序》,而当天创作的诗歌就是《兰亭诗集》。《兰亭序》和《兰亭诗集》也成为了历代书家的创作内容之一。
清代乾隆爷非常酷爱王羲之的书法,是《兰亭序》的死粉,他就把收集来的以兰亭为背景的作品刻在八个石柱上,并且在圆明园专门建了个亭子来安置八个石柱,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兰亭八柱”。而兰亭八柱的第四柱就是柳公权的行书《兰亭诗》,而此卷《兰亭诗》的真迹目前在故宫博物院收藏。
关于《兰亭诗》的真伪历来争论很多,首先是关于卷后的题跋问题,卷后众多的题跋有真有假。明代以后的题跋基本都是真的,而明以前的题跋除蔡襄、黄伯思的题跋外虽然都是真迹,但全是移花接木过来的,与本书作无关。此卷作品虽然有宋徽宗和乾隆的鉴定印章,而且还有历代许多书画名家的鉴定题跋,但如今还是被疑非柳公权真迹,而是他人借柳公权之名的伪书。
疑点之一:此卷书法的笔法与柳公权的书王献之《送梨帖》之题跋墨迹对比,它的笔法和结体无丝毫相同之处。
疑点之二:另外从文中诗句看,把孙绰的四言诗“怀彼伐木”写成“怀彼代水”,把谢安的一首四言诗“伊昔夫子”误书为“伊昔先子” 。 而“伐木”是《诗经》中语,“夫子”是指孔丘,说明书写者是一位文墨不够精通之人。
但是目前这两个疑点也并不能完全确认就是伪书,因此关于柳公权的《兰亭诗》真伪之争还会继续下去,但可以肯定的是此卷作品是唐代真迹,非后世伪造,那到底是不是柳公权所书还未确认。

王铎临摹《兰亭》为什么不像呢?

在当时的历史时代,王铎,一个变节者,承受的是铺天盖地的骂声。他的内心极其苦闷,反复挣扎,迷茫失意,不知所从。只能从练习书法中得到暂时解脱,所以你看他的行书草书,都缭绕而郁怒,这都是苦闷心情的反应。他怎么能体会王羲之兰亭集会的快乐呢,所以写的不像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