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的由来

贴对联的习俗由来?

贴对联的习俗由来?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当时的“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写春联的由来?

因春联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早从周代开始,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后来桃符又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
到唐朝以后,又在红纸上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春联的由来?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过年的重要习俗。关于春联的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中秋节的习俗贴春联的由来?

中秋节的习俗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贴春联是春节的习俗。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PS:中秋佳节即将到来,预祝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