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庄稼年年收,秸秆带走了土壤中的碳,如何给土地补碳?

庄稼年年收,秸秆带走了土壤中的碳,如何给土地补碳?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要解释清楚,我想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
碳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对植物的生长和参与能量流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碳的来源对于碳的形态,一般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但是少数的无机盐和离子态的物质中含有少许碳元素,他们直接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土壤中的碳,有一部分是来源于植物生长过程中,也就是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反馈一些碳给土壤,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植物的根系腐烂、离子交换、表皮脱落、微生物的活动等。土壤中还有部分C来源于雨水的补给,但是这些占极少数。部分化学肥料中也是含有碳元素的,比如碳酸氢铵、碳酸氢钠等。
植物中碳的来源我相信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大家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知道植物有光合作用,这里暂且不谈及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是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过程。在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碳均来至于二氧化碳的固定(部分植物可能有差异,这里主要只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等),不同的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固定、同化的量都有差异。除了光合作用,土壤的补给、人工补充的叶面肥等都可以算是来源的一部分,但是占得比例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计。
如何增加土壤中的碳素呢?回到题主提出的问题,按照我们上述介绍的碳素的分布和流向(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我们可以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质、种植绿肥(绿肥即用于肥田的高产秸秆类作物,比如苜蓿、紫云英等)等措施,增加土壤中的碳素。但是请注意我下面提及的观点:C/N与土壤的关系。
土壤中的C/NC/N即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是衡量有机质质量的重要指标,进而影响土壤的质量和养分供应。不同作物对碳氮比的要求是不同的,适宜碳氮比的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丰富、营养供应持久、土壤养分越来越富有,这是我们农业生产上所期盼的。如果秸秆还田过量、不采取一些措施控制碳氮比,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会表现出缺氮的现象造成生长不良,比如在小麦种植期间会表现出“一边绿、一边淡绿”的现象。都在说秸秆还田,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碳氮比为什么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呢?
庄稼带走土壤中碳素的量很少,在某些植物上反馈给土壤中的碳素比有些植物带走的碳素要多,这就要分不同的情况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要进行秸秆还田,请务必做好秸秆的粉碎和氮肥的施用。秸秆还田,如果是腐熟之后可以直接还田,但是还是要施用部分氮肥以保证碳氮比的平衡(具体的施用量要根据作物的长势来看);对于未腐熟的秸秆,在保证田间湿润的条件下,看苗施肥,重点对底肥的施用量加大,并适期补充氮素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具体情况和具体的技术措施需要大家根据需要实施,有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当地的农业科技人员或者老师。如果自己会电脑,可以直接百度或者在这里进行提问。
上述内容仅代表个人理解,如果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愿意解答大家的疑问,更乐意跟大家一起学习。
乡村剧星,演绎乡村情、剖析乡村事、展现乡村人、宣传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