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字怎么解释

“其此之谓乎的此”中的“之”“谓”“乎”是什么意思?

“其此之谓乎的此”中的“之”“谓”“乎”是什么意思?

“其此之谓乎的此”中的“之”“谓”“乎”的意思分别是:
之:连词,与口语 的字相当。
谓:外动词,向其人为言时用之。
乎:语末助词,表有疑而询问者。
“其此之谓乎的此”可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
出处:《虽有嘉肴》——西汉·戴圣(相传)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训诂学中之谓,谓之和之言、之为言是什么术语?

是注解术语。之谓(不常用)、谓之解释词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它们的后面。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之言、之为言解释词语时被释词语总是放在它们的前面,而且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是相近或相同的。例如《论语》:为政以德,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最上等的是树立德业, 次一等的是建立功勋, 再次一等的是著书立说。这三者不会因为时代久远了而湮灭,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朽。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曰:“……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之言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就是
之言,训诂学术语。亦称“之为言”。用于表示训释词和被训释词有音近义通的关系,以说明被释词的意义,相当于“就是”的意思。
词语分字解释:
之的意思: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代词,代替人或事物。代词,这,那。虚用,无所指。往,到。
言(拼音:yán)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
1.表示言语行为,如:语、谈、谓、诵、誓。
2.与言语有关的品德,如:诚、谅、诈、谦。
3.与言语有关的名物,如:诗、词、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