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注析

程俊英的诗经注析竖排版和横排版哪个好?

程俊英的诗经注析竖排版和横排版哪个好?

你可能没看清楚,这是不同的两本书,
一本是程俊英的《诗经注析》,这是竖排版的。
另一本是程俊英的《诗经译注》,这是横排版的。
这两本书的区别之处在于: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则是一本面向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学者展现先秦时期《诗经》原貌的学术著作,要求阅读者具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基础知识,侧重于字音、义的考证,对原诗所反映的主题进行辨析;程俊英《诗经译注》是一本面向初学者了解《诗经》的一本书,该书通俗易懂,由题解、译文、注释三部分组成。(1)排版不同,前者是竖排繁体;后者是横排简体。(2)出版社、出版时间不同。前者是1991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3)两本书的组成内容不同。前者比较详细的对每首诗中的地名、植物、字音、字义以及整首诗所反映的主题都进行了详实的考辨,包括应用了目前一些前人的学术成果,侧重于反映先秦时期《诗经》的原貌;后者由题解、译文、注释三部分组成,侧重于对全篇诗的文意疏通,通篇理解。
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这本书是1991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书采用竖排繁体的编排方式印刷,书中的内容对于研究《诗经》的学者来说之一本经典之作,书中在注析一首诗时,不但考证了产生的地理位置,在全诗字音,字义,运用了《尔雅》、《广雅》等书籍,在押韵、字义、引申义,诗句辨析方面列举了历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于去伪存真,追求呈现《诗经》本来面貌为目的,注重于注释和辨析,没有翻译为白话文。
程俊英《诗经译注》,是1985年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每一部分包括题解、注释、译文三部分,题解主要采取“就诗论诗”的态度,注意剔除经门生们牵强附会的解释,注释做到了浅显易懂,在原史旁附译诗,基本上做到了逐句紧扣原诗——程俊英《诗经译注》。

诗经里的一种叫做葛的植物为何成了悼亡的意象?

《诗经》中有琳琅满目的植物,乔木、葛、桃等在文学史上更是成为了带有母题意味的意象,被一代代诗人传承、丰富。《诗经》中的葛又为何具有了悼亡的意味?
一、《诗经》中的葛
《诗经》共有诗305篇,含有葛意象的共11篇, 直接提到葛意象的有10篇, 间接的有1篇, 有5篇直接以葛来命名, 葛字出现多达16次。其中《国风》9篇, 《小雅》、《大雅》各1篇。《周南·葛覃》、《魏风·葛屦》、《王风·采葛》、《王风·葛藟》、《唐风·葛生》,这五篇直接以葛为题,内容各有不同,《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开篇即写葛的形态与生长地点,葛生于山谷之中,叶子极其茂盛。《葛覃》是描绘出嫁的女子在采葛制衣的过程中看见黄雀聚集,进而渴望与父母团聚,公婆应允之后,收拾行囊回家的兴奋之情。《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葛屦乃为夏天所穿的葛绳编制的鞋,类似于今天的草鞋,此句意为夏天的鞋子,怎么能抵御冬天的寒霜呢?此诗多被认为是女奴讽刺贫富不均。《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一日不见采葛的女子,仿佛一个美丽的季节就已经过去了。《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此诗先以河边长长藤蔓的葛藟起兴,随后写了流浪者的孤独无助,即便是叫人做父母依旧不得眷顾。《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葛生》在诗经中是一首悼亡诗,野外长满了茂密的葛藤,我的爱人就葬在这个地方,此后,又该与谁度过漫漫长日。《大雅·旱麓》提及葛:莫莫葛藟, 施于条枚。岂弟君子, 求福不回。《正义》云:作《旱麓》诗者, 言文王受其祖之功业也。程俊英则将其视为一首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 知道培养人才的诗。可见,在《诗经》中,葛往往用在篇首,作为起兴的载体,或是表达思念之情,或是用以讽刺不公,或是用来表达祝福。
依照《诗经》的描绘,葛是远古时期的一种农作物,长有藤蔓牵其首至根可二十步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了重要的作用,如用来制衣制鞋,还可食用,虽普通柔弱,在农耕社会中,却是人们衣食的来源,承载着人们的希望。《诗经》中,葛还直接成为了女子的代名词,《采葛》直接写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此外,葛还充当了讽刺的意象和流浪符号。
二、葛草与悼亡葛草在《诗经》中有如此多的话内涵和意义,其中,最为后人认可与接受的莫过于悼亡一类了。《葛生》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悼亡诗,全诗如下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葛生》是为亡故之人所作, 作者从葛藤写起, 或是坟墓之地, 开篇即营造凄凉氛围, 独白葛藤、蔹草各有依托, 而故人却独自在这荒野之上, 无谁共处好不悲凉, 触动情丝, 以至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后人多认为此诗是悼亡诗多的源头,潘岳的《悼亡诗》和苏轼的《江城子》届皆不出此诗格式。葛生蒙楚, 蔹蔓于野, 予美之此, 谁与独处?一方面将葛藤可以攀附荆条、蔓依附田野土地比喻夫妻感情深厚, 相依相守另一方面, 以葛藤、蔹草都有依附能在这荒野上相守, 反衬与自己相伴的人已故去的悲哀。这种以比兴情, 以及反衬的写作手法后世多有效仿。潘岳 如彼翰林鸟, 双栖一朝只, 如彼流川鱼, 比目中路析。翰林鸟流川鱼都是古人用来比喻夫妻合好, 诗人将故人离去后自己的处境比做翰林鸟成了单只, 比目鱼被分开一样。
除了在悼亡诗中有葛出现,在颂诗中,也有葛草的影子,《大雅·旱麓》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此诗前五章写祭祀的场景和礼仪,最后一章以葛为兴,预示了周民族的绵延之福。郑笺云:葛也藟也, 延蔓于木之枝本而茂盛。喻子孙依缘先人之功而起。以葛藟的绵延之态比喻老天赐予的绵延之福。又以叠字增加诗歌韵味, 葛藟莫莫与榛楛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