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典故简短100字

投桃报李的故事完整版?

投桃报李的故事完整版?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天时已晚,还没寻着客店。他正着急,碰到一个老农。他在马上喊:“喂,老头儿,这儿有旅店吗?还有多远?”老农说了声:“无礼!”。“五里?”他以为不远,猛加几鞭朝前跑去。他跑出几十里也不见人烟,越想越不对头。他猛然醒悟过来,拨转马头又往回赶。
他见那老农还在路边等候,急忙下马,诚恳道歉:“老伯,请您原谅,我刚才太没礼貌了。请您告诉我,哪儿有旅店?”老农笑了:“年轻人,知错改错就好,我也不该让你白跑路。找旅店的路口你已经错过了如不嫌弃,今晚就到我家住吧。”年轻人满心欢喜和感激。

读投桃报李故事有感?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投桃报李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典故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来。”

互通有无的成语典故?

互通有无,意思是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给对方,与之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成语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文章《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北 宋中期以后,朝庭赦令开通与辽和西夏的边境贸易,双方边民互通有无,繁荣了经济,稳定了边境。此后,“互通有无”就作为成语沿用至今。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来历和故事有没有?

出自《诗经·大雅·抑》。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开坛讲学,引起国人关注。时人阳虎为此去看望孔子,孔子没见,他特地留下了一只烤乳猪,最终得到了孔子的回访。
这就是当时儒家所提倡的“礼尚往来”思想。而这种思想往上溯源,就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了。原意是指西周卫武公受到人民爱戴,就应作为楷模,以报答人民,后人简洁为“投桃报李”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