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原因有哪些

诺贝尔说要把文学奖授予有理想的作家,莫言无理想却为何能获奖?

诺贝尔说要把文学奖授予有理想的作家,莫言无理想却为何能获奖?

诺贝尔如果地下有知,定会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
诺贝尔是个化学家,他只知道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与变化,了解其变化的机理和过程,研究出成果并贡献给人类。却不懂文学是分阶级,分国界,分人性的真善美和丑与恶的。文学也会有反应与变化的过程,甚至比研究化学还耍难还更有复杂性的。人心难测,每个人无不打上(阶级)烙印,写书的人会打的更深。
理想不是单一的,它可以分解出无数个理想方面,因人而定。世界上没有理想的人是不存在的,谁说莫言没有理想?没有理想怎么会创立一个“偏见”的流派学说呢?没有理想何必用“魔幻”的手法去描写他认为是最真实的内容呢?获得了诺奖,就是理想的果实,领奖台上的演讲及“有一个读者也要坚持写下去”的决心表露,难道不是理想吗?
看看当前的文化乱象,孩子们接受的课本上的荒唐,各种大神们甚嚣尘上,英雄们被移出了殿堂,啥为理想,这难道不是“理想”的作用在人们身上流淌?
世界上怕就怕“偏见”二字,不客观不公正的看法,见解,阳光下也会有阴暗,潮湿的一面。有了“偏见”,再好的东西他也看不上,必然会产生想改变的“理想”,莫莫岂能没有“理想”?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有很多,为什么莫言却引起很大争议?

就连属于西方国家的法国的作家萨特(1964年的诺奖获得者,已拒领)都对这个所谓的文学奖嗤之以鼻,并指出:所谓的诺奖不过是西方国家给西方作家和东方叛逆者的奖赏。

读书给莫言带来了什么好处?

读书给莫言带来了好处:读书改变了莫言的命运,读书写书的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的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蛙》。
莫言说:任何一个梦想,都有可能因为读书而产生,而任何一个梦想的实现,也都必须要借助读书来实现。

如何看待莫言的文学成就?

虽然本人也不太喜欢莫言的作品,除了他早期的《丰乳肥臀》看过,他的别的作品包括获奖作品《蛙》都没有读过。但不喜欢归不喜欢,莫言的作品肯定有其独特魅力,要不中国有好多有实力的作家,诺奖的评委为什么不把此奖给别人,而单单青睐莫言?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说莫言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的作品迎合了西方的价值观。这实在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说法。我还没看到过一个作家在创作时,是为了奔某一个奖项去的。如果作品问世了,作家期望自己能获个奖,那有可能,作品还在炮制过程中,作家会有具体的非份之想?当然不可能,那迎合一说又何从说起。作为读者,我不敢说莫言有多么了不起,但他毕竟为中国争了光,这一点我们总不能轻率否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