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字和薛字的来源

如何理解“孽”这个字?

如何理解“孽”这个字?

如何理解“孽”字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这个字通常包括的含义;二是这个字本身的发展变化。
先说“孽”的含义。 孽,通孼。其含义如下——
第一,庶子——非嫡妻所生的孩子。在这个意义上,通“?”。《公羊传.襄二七年》说:“夫负羁絷,执铗钻,从君东西南北,则是臣仆庶孼之事也。”——庶孼,是指非正房所生子女。
第二,灾害,妖祸。在这个含义上,又通“蠥”。 《尚书.太甲中》说:“天作孼,犹可违;自作孼,不可逭”——难以逃避。《庄子.人间世》曰:“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孼。”《礼.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孼。”《国语.吴》:“今大夫……出则罪吾众,扰乱百度,以妖孼吴国”。
第三,忤逆,不孝顺。汉代贾谊《新书.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反孝为孼。”
第四,通“櫱(蘖)”。《汉书.李广传.李陵》:“今举事一不成,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孼其短”——媒,酒母;櫱,酒曲,此处比喻构陷诬害——孼通櫱(蘖)。
第五,通“业”。佛教称过去所作恶事造成的不良后果为业障。《红楼梦三十五》:薛姨妈“一面又劝道:‘我的儿你别委屈了,你等我处分那孼障!”
如果问“孽”字的含义怎么理解,大致就以上这些——其他的都是派生词汇了。
再说“孽”字的发展变化。 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孽”字,这是个“同源分化字”。其来源之一是“辥(xuē)”——就是去掉“艹”和“子”剩下的中间那部分,最早表示的是鼻子发酸一类的痛苦。甲骨文的卜辞,是问这种状况何时能够好转。
这个“辥”字,后来变成了上下组合,成为了“辠”字,读音也变成“zuì”。一开始,辠还是鼻子发酸的痛苦之一,后来才发生了变化。《周礼》说:“杀王之亲者辠之。”这里的辠,是指一种处死的刑罚。郑玄注释说,再往后,不管轻重,犯法皆曰“辠”。 有意思的是,秦朝,这件事大概与李斯有关,觉得“辠”字和秦始皇的“皇”字过于接近,于是强行将这个字改成了“罪”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记录了这件事。段玉裁说,古代有假借,但是没有改字。意思是这是第一例。其实再往后就是武则天了。段玉裁说,“罪”的本义,是捕鱼的竹网,形声字,秦代改了之后,成为了会意字,后代也就默认了。 其实,“辥”字的变化有三条路径——
一条是到“辠”,再到“罪”。
还有一条,就是在“辥”的下面加字,如“櫱”、“孼”、“?”(这个字原来没有“艹”头)、“糱”、“蠥”。
到底是哪个在先,已不好考证。不过有一个线索可以参考——前面引到的《公羊传》的那段话,其《注》曰:“庶孼,众贱子,犹树之有孽生。” 清代俞樾的《俞楼杂纂》中说,旁生的枝条為櫱(蘖),借木以喻人,又变从“木”为从“子”,于是有了孽字。 这样看,是先有了“櫱”字。
“辥”表示痛苦,不正常的状态,需要去除。这个含义,被引申到“櫱”上,就是需要剪掉的櫱生之枝。《诗.商颂.长发》曰:“苞有三櫱,莫遂莫达”。《文选.东京赋》:“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櫱栽”——剪下树枝后重新栽种。 “糱”,是去除糠皮后的生芽之米,其实就是发酵制酒之米。
“蠥”,如前所述,就是妖孼的专用字了。
第三条,是在“辥”字上面加“艹”头,就是“薛”字——这是古代的一种草的名字,即现在的藾蒿;还是一个小国的名字;也是一个姓。很重要的一点,“薛”和“櫱”相近,有孳生散乱之意。
至于“櫱”和“孼”被加了“艹”头,差不多都是汉代以后的事情了——只是为了便于区分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