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七古

李白是什么时候被称为诗仙的,算得上千古绝响的诗词有哪些?

李白是什么时候被称为诗仙的,算得上千古绝响的诗词有哪些?

答:李白在42岁那车,初进长安,访谒文坛名流贺知章,拿出《蜀道难》来请教。受到贺的称赞,为谪仙″。从此诗名大振,后人因沿称诗仙。
还有他的诗作善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李白富于想象,超然洒脱的诗句,不称诗仙才怪。
李白的诗句豪放,也留下了千古佳句。
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最喜欢的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话我曾在光棍节那天用在我的一首诗里,激励了好多朋友,也给了他们自信。
′李白最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最狂的诗《襄阳歌》等等。
我很喜欢李的的诗,李白是俺崇拜的偶象。

苏轼怎么评价李白?

苏轼在《李太白碑阴记》中说道:
李太白,狂士也,又尝失节于永王臻,此岂济世之人哉?而毕文简公以王佐期之,不亦过乎?曰:士固有大言而无实,虚名不适于用者。然不可以此料天下士。士以气为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争事之,而太白使脱靴殿上,固已气盖天下矣....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对李白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进行了称颂和赞扬,高度评价了李白所具有的反抗精神和崇高气节。首先,他针对有人认为“李白,狂士也”的论调,提出要“以气为主”的论人标准和品评原则。
其次,他针对有人说李白“尝失节于永王磷”之事进行了辩护。他认为李白既“不肯附权俸以取容”,那就绝不会“从君于昏”,“太白之从永王磷,当由胁迫,不然,磷之狂肆寝陋,虽庸人知其必败也”。
他在自己的《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一诗中还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李白粪土王候、傲视权贵的崇高形象,表示了自己的景慕之情。他写道:
天人几何同一,谪仙非谪乃其游。摩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
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廉之不可知肯求。西望太白横峨,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嗔,作诗一笑君应闻!
苏轼将李白比作遨游太空、磨斥八极的大鹏,虽少留于“开元有道”之世,但却“糜之不可”,难以牢笼束缚。他慧眼识郭子仪于并州,仙风道骨博得了天台司马子微的赏识,但却“平生不识高将军”,并不为权佞所屈。
这首题李白画像的诗,描绘李白形象生动传神,无疑是苏轼《李太白碑阴记》的形象化解释,二者的精神完全是一致的,其中亦不乏苏轼“坡仙”的影子在内。
难怪王文诰评此诗说:“题太白第一名句,公此诗亦颇自谓,可见其命意不凡矣。”
而胡仔也说:“若太白,其高气盖世,千载之下犹可叹想,则东坡居士之赞尽之矣。”这都是颇为中肯的评论。
正因为如此,“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苏轼常常以李白自况。“岂知西省深严地,也著东坡病瘦身。免使谪仙明月下,狂歌对饮只三人。”
他在中书舍人任时,与胡完夫、钱穆父为三人之游,故此亦以李白与月“对影成三人”事作比,抒写自己与胡、钱二人的友谊之情。
苏轼也常常以李白来比拟和称许他人,胡仔《茗溪渔隐丛话》就指出苏轼《书李公择白石山房》诗“若见谪仙烦寄语,匡山头白好归来”。
用杜甫《不见》诗“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句,“虽言谪仙,实指公择,以事与姓皆同故也”。
更重要的是苏轼在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上继承学习李白,与李白有着许多一致的地方。苏轼与李白都崇尚自然平淡的艺术美,反对雕琢和模仿。李白要求诗歌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苏轼则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又云“信手拈得俱天成”,“人言此语出天然”。苏轼与李白都主张自由奔放的感情抒发,提倡个性化,反对束缚与一律。
李白“天才英丽”、“下笔不休”,喜欢不受约束地抒发感情,喜欢“词旨狂野,贵露下情”,反对“束于声调徘优”。苏轼亦喜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滔滔泪泪”、“一日千里”,主张无拘无束,不受羁勒,自由地抒写自己的情志,主张“心闲诗自放”,提倡“诗无定律”。
在创作上,苏轼与李白也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丰富的想象是他们诗歌的共同特点,李白的诗歌“出入鬼神,倘恍莫测”,无不天马行空,纵横驰骋,想落天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的诗歌也有这样的特点,如他的《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一诗,纪昀就指出“以查冥诡异之词,抒雄奇阔伟之气,……源出太白而运以已法,不袭其貌,故能各有千秋”。
苏轼与李白都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的艺术手法,如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都有明显的夸张和比喻。
苏轼的七古《戏子由》、《百步洪》等诗,夸张与比喻结合,“连一接二地搞得那些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
此外,苏轼还常常化用李白的诗篇或诗句。可见苏轼诗歌理论与创作借鉴继承李白之处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