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的意思是什么简单说法

端午节踏青有什么寓意?

端午节踏青有什么寓意?

踏青一般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端午节踏青风俗,见于黄河以北,因地理纬度的缘故,北方春夏都到来的比南方晚,端午节在黄河以南很炎热的时候,黄河以北尤其是东北、内蒙一带还相对凉爽。人们在这个节日到郊外游玩、放风筝、浏览山水、欣赏花木、釆艾蒿等以愉悦心情、舒缓压力。
踏青的起源,也与上巳节的出现有关。上巳节,日期为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而得名。

踏青思故里垂自看杨花的意思?

寒节日寄乡友
唐代:齐己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
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
每年都有寒食节,少数几次在古寺家乡,在外踏青思念家乡(家乡的人),垂着白头看杨花。原野上下着小雨,江上的天空冷冷的水波澹澹地,有着霞光。沧浪和湘江水啊,同我的遗憾一样没有尽头。

踏青多少画?

踏青,踏左右结构,十五画,青,上下结构,八画,踏青为春日郊游,俗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
中文名踏青
外文名go for a walk in the country in spring
拼音tà qīng
释义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
地区中国

踏青的风俗-踏青的文化内涵?

踏青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将至,正是游春踏青的好时节。关于清明节踏青之说,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那里,此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论语》中的儒家理想到杜牧、陆游的诗词、《清明上河图》中的市民生活画。古代诗词典籍中处处皆有踏青这种休闲活动的展示。
清明节踏青,最早的源头应是古之游春习俗。《论语·先进》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论志向的一段对话。当孔子问到曾皙的志向时,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几乎情不自禁地喟叹说:“吾于点也。”
孔子的话,说明远在春秋时期,上古之民早就有季春三月野寓踏青的愿望和习俗。这种踏春的生活娱乐是作为儒家作为人生理想境界的“美乐”精神内在相联的。先秦儒家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人们在“乐以行仁”的自觉努力中实现的一种特定存在状态,既包含道德又超越道德、既包含审美又超越审美,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的选择。
踏青风俗
荡秋千
古代,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前人们最爱玩的游戏。风筝,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位公输般,即神话中的“鲁班”,会做木鸢,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时期,梁正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军围困,大臣羊侃曾用风筝系上诏书,招来援军救驾。风筝最初的作用只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扩展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