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表示什么意思

耨字粤语发音?

耨字粤语发音?

耨nòu
基本字义
1.古代锄草的农具。
2.锄草:深耕易~。
详细字义(会意。从耒,从辱。耒,翻土的工具。字本作“辱”,从辰,从寸。“辰”表示蜃的贝壳,古代的耕具,“寸”表示用手操作。“辱”借为“耻辱”字,遂产生“耨”字。本义:锄草,耕作)

二十四节气立冬,立冬打雷要反春,是真的吗?反春不好吗?

立冬到了,“立冬打雷要反春”,是真的吗?反春,作物早长不好吗?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11月7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冬。
立冬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冬天开始了,是干支历亥月的起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主要的气候特点是
由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过渡。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大意是说,秋季作物这个时候已经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了。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古代“四时八节”之一,有祭祀、饮宴等习俗。像北方地区立冬这样要吃饺子,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像南方地区主要是吃一些鸡鸭鱼肉,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有些地区也会在立冬这天喝草根汤和羊肉汤等。
立冬这天习俗除了有祭祀、饮宴等习俗以外,还有酿黄酒、扫疥和吃生葱等习俗。总之,立冬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和期待来年美好生活的时节。
立冬三候:古代历法学家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节气气候变化的特征,把一个节气的15天分成三份,称为三候,每一候为5天,二十四个节气共72候。立冬三候分别是: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的意思是说,到了立冬时节的第一个五天,气温下降,已经降到水面开始初凝程度,水已经开始结冰;
“二候地始冻”的意思是说,到了立冬时节的第二个五天,气温进一步降低,土地冻结,土气凝寒,地表会形成一层硬硬的薄薄的冻土层;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的意思是说,到了立冬时节的第三个五天,野鸡一类的大鸟开始不见了。这里的“蜃”,是指大蛤蜊,古人来到海边看到外壳线条及颜色与野鸡相似的大蛤,误认为立冬后禽鸟们会变成贝类入水避寒。当然,这只是古人那时候的认知还没有现在高,对一些事物缺乏了解。
总之,当古人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就知道冬天开始了!
在古代民间有“立冬打雷要反春”说法,怎么理解呢,早点反春,庄稼早长不好吗?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虽然同处于同一个节气,但表现出来气候特点并不一样。
立冬虽然是冬季的开始,但是在我国南方地区仍然还会阳光明媚,气候温暖。在古代民间有“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的说法,还不会太冷,得等到冬至前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才会明显下降。
北方地区和南方就大不同了,像东北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下雪了,天气较为寒冷。农谚有“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的说法。虽然,只是古人的一个经验总结,但却很符合气象学的原理。在民间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北,一阵风;云往南,水潭潭;云往西,披蓑衣”的说法。
“立冬北风冰雪多”,是说北风由寒冷北方吹来,属于冷风,冷锋过境,未来不但多冰多雪,天气也会很冷。
“立冬南风无雨雪”,是说南风由温暖的南方吹来,属于暖风,带来的是南方的温暖空气,气温相对较高,不容易出现雨雪的天气,是个暖冬。
类似的农谚还有很多,例如,“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也是说,立冬当天如果相比常年偏冷,接下来的时间气温也会比常年偏低。
当然,上面这两句农谚都是对北方地区来说的,南方小伙伴可能不认同这个观点,是农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导致的。再有,自然灾害也不存在绝对的周期规律,用一天的天气冷暖是不能用来预测未来很长时间天气的,这点要清楚。
“立冬打雷要反春”,怎么理解呢?“反春”,一般人认为是温度回升快,暖空气来的早。有朋可能会说,气温回升快,作物早长不好吗?还真不好,气温回升快,病虫害也来的快,造成农作物受害,出现减产的情况。另外,气温回升早,后期出现“倒春寒”的几率也增大,作物发生冻害也会出现减产的情况,给农民带来损失!
因此,古人认为冬天打雷不好,是不祥之兆。
其实,北方地区冬季气候更为干燥,几乎不会出现打雷的情况。但在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和潮湿。立冬后北方的冷空气一路向南和南方的暖流一交锋,地面温度比较高,气流抬升,冷空气下沉,形成对流,出现打雷的情况。因此,南方冬天出现打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
总之,立冬打雷并不是意味着,接下来冬天会很冷,下雪或下雨都是短暂的对流运动的表现。至于,冬天到底是冷还是和春天一样暖和,主要和冷暖空气是否到来有关,和打雷没有直接关系。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