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规则是什么?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规则是什么?

对联上下平仄规则: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关于对联平仄方面的三项基本规定是什么?

如果说对联的基本规定,个人觉得,对于这个问题,今古不同。我也是初学者,爱好者,一起和大家来学习交流一下。
古代,人们把对联当做蒙学入门教程,普遍都会一些,所以要求相对比现在要高。
而现在社会环境下,和古代相比,没有那个大环境,要求相对来说要放低。尤其是基本要求,很多人都没有基础,只是非常喜欢,也没有去相关的学习,所以就要放得很低。个人觉得,现在社会环境下,讨论对联的基本规定,应该是以下三种:
一是区分上下联。
很多朋友喜欢对对联,但是对对联的只是了解极少。但是热情很高,每每忽然灵感迸发,得一联,急忙发出来找人来对。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区分上联下联。其实这个很简单,我曾经借有问答的机会,简单说明了一下。
对联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下联是平声结尾。
我觉得这个作为对联最为基本最为初级的知识,希望爱好者能稍微注意一下。
有的人可能觉得,都是文字游戏,没必要太过较真。其实不然。虽然是文字游戏,但是游戏有游戏的规则,即便是你随便想要玩个什么游戏,也都是要有规则的。没有了规则,游戏就没法玩了。
二是区分好平仄。
什么是平仄?我是一直支持新韵的,所以我的诗词对联都是用的新韵,也就是中华新韵十四韵。而且新韵部还明确说明了,平仄不再采用古代的分类方式,不区分入声,上声什么的,只要是一二声,都为平声(个别有派入仄声的需要留意),三四声,都为仄声(也有派入来的阳平、阴平,稍加留意就好)。
这是简单大致的区分方式,如果要深入研究,可以再参考其他的更多的资料。
三是要知道怎么对。
对联对联,你要知道我们对的是什么。
对联到底对什么?这个涉及的很多,如果是初学者,简单知道两个相对就行了,深入的话,有很多教程,可以去细看。
一个相对,就是平仄相对。刚才已经说了什么是平仄,不多说。那么,平仄相对,简单来说,就是平对仄,仄对平。当然,不是都这样,还有具体的句式要求,区分四言、五言、七言以及多句式组合相对,都有具体平仄要求的。我说的是一般的爱好者,注意知道区分平则相对基本就可以了,就可以当做游戏来玩一玩了。
这里也举一个我在悟空问答里的对联,上联给的是“种豆南山下”,句式是仄仄平平仄,下联应该是平平仄仄平。所以我对的“行船北海边”,平仄还是能对上的,也符合五言对联句式要求。
上联:种豆南山下,仄仄平平仄
下联:行船北海边。平平仄仄平
一个相对,就是词性相对。这个也是简单的笼统地说,也就是说。因为对联里所用字词,都有各自属性,比如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方位词等等很多,依据上联出现的字词的属性,去对下联。
比如,在悟空问答里,邀请我对上联,“梅动雪前香”。
这个分析来看,平声结尾,应该属于下联,那么,我要对的应该是上联,上联就需要仄声结尾了。
从词性来看,梅,名词,动,动词,雪,名词,前方位词,香,形容词,如果指的是香气香味,则算是名词了。
那么上联,也基本要符合这个词性来相对,所以我对的是“月移帘后影”,从词性来看,基本相对。若说是不是最好最工整,也不能算是吧。
上联:月移帘后影,仄平平仄仄
下联:梅动雪前香。平仄仄平平
把我的一副对联送爱好者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