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三背景

放言五首其三背景 为何周公害怕流言蜚语日,王莽谦逊未篡时?

为何周公害怕流言蜚语日,王莽谦逊未篡时?

为何周公害怕流言蜚语日,王莽谦逊未篡时?

这两句诗源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放言五首》里的第三首,整诗是:“赠君一法决迟疑,无需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害怕流言蜚语日,王莽谦逊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假有没想到。”

《放言五首》是白居易写的一组政治抒情诗。当年的写作背景是,白居易因奏疏朝中要求抓捕残害丞相武元衡的凶犯,激怒权势,贬谪为江州司马。在放逐中途,作家诗题“放话”,就社会发展人生道路的真伪、福祸、高低贵贱、穷富、存亡等诸多问题,及自古以来的历史真相、虚虚实实的尘事纷纭直抒己见,一吐胸中块垒,以表达自己对那时候朝廷的批判和世人的劝诫。

本诗中的2个历史典故,都和辅政谋反的争执的关,一个是周公旦,一个王莽,变成在历史上一忠一奸的主要代表。

先讲周公,姓姬,名旦,是西伯侯第二个孩子,他辅助其兄周武王伐纣,奠定了周天子八百年河山。武王大病,托周公车辅助其年幼的孩子成王政摄,周公因此把一全过程写出册文存于金匮,以明其心志,但是当时没人了解。武王病逝的,周公为了能周天子社稷,就抱着幼小皇太子成王,代理朝廷。周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猜疑周公旦有不臣之心,四处散播周公会谋反的谣言,造成周成王猜疑。周公为说明心志,因此辞了相位差,离去京都回自己的封地。之后有一天下大暴雨,击开金匮,成王见到册文,才知道周公之忠,因此迎归周公重授相位差,杀掉了管叔、蔡叔以定天下。周公还在政摄七年后把帝位完全交给成王 。周公在国家危难时,不避艰苦冲锋在前,赤胆忠心辅助成王,当我国化险为夷时,决然交出了权位,这类忠贞不屈的高尚品格被子孙后代赞许。

再讲王莽,东汉时期汉元帝王后王政君的侄儿,标准化的外戚,依靠生活上的勤俭节约孝敬,性格上的温文儒雅,接交了的礼贤下士,念书上博学多才刻苦,简直是那时候政界的明溪,获得了朝野上下一致关注点赞五星好评。汉哀帝去世之后,皇太后王政君立九岁的汉平帝继位,让王莽担任lol大司马代理国政。大权在握,王莽的政治野心慢慢曝露,逐渐排斥异己,生产制造盛世景象,博得名声,起先48万群众,及列侯奏请加赏于安汉公,再是公卿重臣900多的人要求为王莽加九锡,成为大家心里治国平天下的贤能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