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古诗停顿划分标准

五言绝句的停顿?

五言绝句的停顿?

五言绝句停顿的划分方式有以下四种:
1、A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B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园》)
3、C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鸣筝金黍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4、D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江南渌水多,顾影暂通流。落日秦云里

登楼的节奏划分?

《登鹳雀楼》节奏划分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这首《登鹳雀楼》的前两句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后两句是将哲理与景物的相互融合,把哲理与景物、情势融合得天衣无缝。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气势磅礴,给予人深刻的启迪,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描述了祖国大好山河的震撼,而后两句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深刻体会诗中的内涵,可以给予我们新的启发和激励,能够为我们走好人世之路奠定很好的思想基础。

登乐游原王之涣?

登乐游原作者是李商隐,同样描写黄昏景色的古诗,王之涣所作的是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乐游原》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注释
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不适:不悦, 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作品鉴赏】
《乐游原 / 登乐游原》前两句描写李商隐驱车登古原不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乐游原 / 登乐游原》后两句描绘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