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世界樵夫旗帜怎么用

唐李贽说儒家文化在中国是“一犬吠影,百犬吠声”,你怎么看?

唐李贽说儒家文化在中国是“一犬吠影,百犬吠声”,你怎么看?

我们的先哲圣人留给后人多是生命感悟,基本上只给出结论和答案,致于结论如何产生的,中间归纳,演绎,推理过程全无。后人很难学习和精准掌握他们的学术和思想。比如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至今对他老人家思想的解读都是各说各话。是乎西方的先哲们这点做得更好。不知道这认识是否正确,望点拨。

如何理解六祖慧能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禅宗的修行方法很秘密,这有其历史渊源。当年达摩祖师为什么从和平的印度逃往战乱的中国?具统计,当时来中国的印度僧人,多是受到了中国统治者的邀请,印度僧人才会来中国传法。当时的战乱形式,且北魏两次举国灭佛,对于佛教是十分不利的。达摩并没有接到南梁和北魏的邀请,达摩来到中国的原因是因为他将印度那烂陀寺修见性的方法,这个方法叫三十七道品,达摩将三十七道品山寨成一品,遭到了那烂陀寺的驱逐。梁启超考证说,达摩的这一品就是念佛法身,其实也是大乘三十七品中的一品。可以见佛,但是不能见佛性。相当于,印度那边拿毕业证要读完六年级,现在不用那么麻烦,幼儿园就可以了。
到了唐初,禅宗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儒家学者,就是神秀,神秀后来成了唐朝的国师,被武则天请到长安宫中供养。一次,武则天问神秀:“达摩祖师西来传的什么法?”神秀说:“一行三昧”。梁漱溟考证了这个一行三昧,就是达摩的念佛法身,其效果是见佛而不是见佛性,见佛性的修行方法在南北朝的萧齐时期就已经灭掉了。梁漱溟认为,印度有初地菩萨,而中国没有,主要原因就是大乘三十七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梁漱溟考证了印度的初地说:修三十七品,见佛性之后,不可能不想证初地,四禅中观三十七品就证了。中国没有初地的原因是三十七道品被灭掉了。这与梁启超考证中国只有净土,没有禅门的结论,是不谋而合的。
神秀要求见佛,弟子修的见佛,才能当方丈,才能说法,总之就是,你见佛,才能毕业。
惠能根据当时的社会实际,认为不要见佛,修着就好。只要修,就让你毕业。
梁漱溟考证后认为,惠能此举使得禅宗降低了门槛,大量信众蜂蛹而入。梁漱溟先生还注意到,此时的禅宗不再念佛法身,而是转而念第八识。也就是说,根本上也无法见佛,将见佛这条路彻底堵死。
题主问的这个就是著名的幡动公案。因为南宗念第八识,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心自己造的像。第八识就像电视机,我们整个宇宙和所有的人就是电视里的图像。所以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就是说,电视里并没有一个刘德华在动,是电视机的电流和显像管的粒子在动而已。
梁漱溟认为,此时的禅宗念第八识,其本质是基督教的本体论。为什么扯到基督教呢?季羡林反对,说与基督教无关,是印度教的本体论,与佛教没啥关系,所以禅宗诃佛骂祖是常态,因为跟佛教没有关系故。至此,禅宗终于摆脱佛教,自己独立出来,成为屹立全球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惠能的意义正在于彻底与佛教划清界限,创造了中国人自己本体论崇拜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