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语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怎么看?

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怎么看?

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不能把传统文化捧上神堂,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批判、抛失落后的腐杇的传统文化。全部照搬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各个朝代分别贡献了多少成语?

其中春秋战国占了多少比例?感觉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是最多的,是这样吗?据说现在有一万成语,春秋战国贡献的成语大约占全部朝代的比例多少?

中国成语共有三万多条,有的成语除常用的形式外还会有其他表现形式,例如常用的成语移風易俗,还有易俗移風的形式用于特定语境条件满足特殊行文需要,去除这些,成语应有一万余条,商务印书馆80年代末出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选了7606条成语,其中能确定产生年代的有6593条,各朝代有详细数字和比例,这里不詳抄,先秦春秋以前8条占1.21%,春秋战国时期,552条占7.6%,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1131条.占15.57%,唐宋两朝1962条,占27%,明清两朝2258条,占32%,即唐宋和明清这四个朝代产生的占59%。从中可有个大概的了解。

春秋战国贡献的成语确实最多,除了春秋战国,其实汉唐贡献的也多。春秋时期形成的成语典故真的数不胜数。
例如我们经常用来形容一个古人成就霸业的问鼎中原就是出自春秋战国。当时周室衰落,诸侯四起。楚庄王有一次在周王室附近炫耀武力,还派人去问九鼎的下落。大家都知道,那九鼎在那时候象征皇室,他这么一问,其实就是表明自己的争霸之心。所以后来成就霸业就用这个词。
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这些都是春秋战国形成的成语: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负荆请罪,邯郸学步,暗渡陈仓,破釜沉舟,孟母三迁,买椟还珠,一鸣惊人,狐假虎威,上下其手,杞人忧天。
亡羊补牢,一暴十寒,三人成虎 ,老马识途,三令五申,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抱薪救火,毛遂自荐,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鹬蚌相争。分析下原因:主要是春秋战国还是汉语的发展时期,不管是语言还是其他事情。发展时期形成的东西都最容易形成经典,被流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发现这些成语很多都出自战争,春秋战国时期比较乱。但是乱世容易出英雄,各种精彩的故事,也就容易形成成语典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