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如何加工成粉末

补肾健脾食疗方有哪些?

补肾健脾食疗方有哪些?

补肾健脾食疗方有哪些?
常见的补肾健脾食疗方有补肾健脾酒、人参莲肉汤、板栗烧鸡块等。需在医生辨证的基础上使用。
1.补肾健脾酒
来源:《药酒汇编》。
功效主治:补肾健脾,用于脾肾两虚、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
组成:白术(土炒)、青皮、生地黄、厚朴(姜炒)、杜仲(姜炒)、破故纸(微炒)、广陈皮、川椒、巴戟肉、白茯苓、小茴香、肉苁蓉各30g,青盐15g,黑豆(炒香)60g ,白酒15L。
制法:将除白酒以外的材料共同研粉末或切薄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天后过滤去渣饮用。
用法用量:每次空腹温服15~30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2.人参莲肉汤
来源:《经验良方》。
功效主治:补气益脾,养心固肾,适用于脾虚气弱所致神疲乏力、自汗脉虚、脾虚食少、大便泄泻、心悸失眠、夜寐多梦、遗精滑精、崩漏、白带过多等。
组成:白人参10g,莲子15枚,冰糖30g。
制法:将白人参与去心莲子肉加清水泡透,再加入冰糖。置入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左右。
用法用量:喝汤,吃莲子肉,人参。早、晚餐服食。
3.板栗烧鸡块
来源:《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第一版》。
功效主治:健脾补肾,适用于脾肾两虚证,症见食欲不振、气短、乏力、腰酸、怕冷等。
组成:板栗300g,鸡1只(1200g),枸杞50g,白豆蔻20g,葱白、姜丝各9g,淀粉、胡椒粉、食盐、黄酒、酱油适量。
制法:锅中底油烧热后下葱姜等调料和鸡块煸炒,加清水适量,小火煨至八成熟,再放入油炸过的板栗肉、枸杞、白豆蔻,煨至鸡块软烂,调入胡椒粉炒匀,勾芡即可。
本内容由湖南省脑科医院 中西医结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志超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芡实有什么药效?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中医科医师,感谢关注。
芡实始载于《本经》,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以粒大饱满、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生用性平,补中兼有祛湿之功;炒用,性偏温,补脾固涩作用增强。性能归经品尝芡实,味甘兼涩,其性平,既能健脾止泻,也能益肾固精,故归脾、肾经。
功效主治1.益肾固精:《本经》载芡实“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本草纲目》谓本品“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本草从新》记载本品“补脾固肾,助气涩精”。芡实味甘能补,味涩能敛,既能益肾,也能固精,对于肾虚遗精、滑精者,属标本同治之品。用治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常与金樱子相须为用,即水陆二仙丹,亦可与莲子、莲须、牡蛎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临床有成药可用。
2.补脾止泻:《本经》载芡实“补中”,《日华子本草》曰“开胃助气”。芡实有与莲子相类似的良好的健脾之功,不过,芡实的化湿之功更为突出,所以,对于脾虚湿停者,芡实更为对症,无论是脾虚湿停之腹泻,还是湿浊内停之带下,芡实均为佳品。治疗脾虚湿盛之久泻,常与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同用;治疗脾肾两虚之带下清稀,常与苍术、白术、山药等同用;用治湿热黄带,则宜与清热利湿之黄柏、车前子等同用,如易黄汤;《本经》载本品“主治湿痹腰脊膝痛”,当属水湿内停为患,以腰部酸痛、沉重、舌苔滑腻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基础上配伍芡实,以祛湿止痛。
3.除湿止带——带下。脾肾两虚之带下清稀,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药同用。湿热带下,则配伍清热利湿之黄柏、车前子同用。
芡实涩精药,补脾固肾,“健其土气,而仍是肾经之药”(陈士铎《辨证录》)。
我是@小郎中的Vlog ,感谢关注!定期分享常见病医案,传播健康知识,分享行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