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古代有哪几种习俗

端午节你们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端午节你们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古时从周代起,就有索桃印饰门、艾人悬户、系五彩缕、挂赤灵符等禳灾避邪的风俗。历代相传,至今民间仍有这种遗风。
山西境内端午这天"门插蒲艾,吸雄黄酒,佩赤灵符,以角黍相馈遗,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臂,谓之百丝。妇女制艾虎、艾人、以为钗头之饰”。
大同一带,这一天在门,窗上贴符挂艾,尤其是女孩子们还佩戴“香搐搐”,里边装有“地椒椒”或艾叶。还有“头上戴点艾,找上的女婿定不赖”。“带上符,有人抚,升官发财定满足”的说法。这都是民间美好好的愿望。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凉糕、麻团等食品。
介休一带还有把糕投祭于山,以祀介子推的风俗,民间称此糕为“晋糕”。这天,家家门上都要挂钟馗像或天师像,据说为了驱疫鬼。有的地方则要在门上贴“神牛”。相传,疫鬼为“神牛”所食,故民间有以“神牛”逐疫鬼的风俗。
晋南民间端午这一天有在日出前上山或到田园采集枸杞、茶叶、车前子等荫干为茶的习俗,采艾叶别在门前或佩在身上以弼瘟。妇女都要缝制香包,挂在身上。小孩胸前要挂香荷包、香老虎、以祛汗臭,驱除邪气人身。人人饮雄黄酒,并抹在七窍上以防恶虫。万荣妇女要以风仙花染红指甲,幼儿手腕带五色线,门环、家具上也要缚上五色线,名曰“百索”,要带一百天。
太谷、祁县等地,端午节前还有逮癫蛤鲯为药的习俗。端午这天,将墨锭塞其腹内,荫干成为“蛤鲯墨锭”,以消除肿毒。故民间有“癫蛤鲯躲端午”之谣。节前,娘家还有给新出嫁的姑娘送枣儿、粽子、白面馍 的风俗。端午这天,早餐家家吃粽子,人人饮雄黄酒。有的要蘸雄黄酒在小儿额头上写一个“王”字,有的还要将雄黄酒抹在小儿肚脐上,使小儿不受“五毒”伤害。农家都要张贴有雄鸡啄食蝎虫的红、黄重色剪纸,人人佩带赤灵符(俗称香包、香布布袋),也有驱邪避瘟之意。
山西民间端午节的主食粽子,大多用黍米(软黄米米)加入红枣制成,凉甜可口,色鲜味美,是讲究的夏令美食。也有用糯米、黍米各半包成的,称“二米粽子”。最讲究的是玫瑰糖糯米凉粽子,造型别致,味道极美。至今,山西民间端午节早餐仍习惯吃棕子,午餐大多吃饺子或面条。同时,以多种冷菜和名酒助餐。节前以节食馈赠亲朋好友的遗风仍在民间流行,带香包,贴“神牛”等风俗则趋于淡化。
@五月风美食听一个故事,品一道美食,过有滋有味的生活。

端午节的习俗150字?

端午节,也称端阳节,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流传而来。唐代诗人文秀的诗《离骚》中有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宋代诗人张耒的诗《和端午》中有诗句: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五色线,吃鸡蛋,挂艾草,喝雄黄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