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所有细胞都有静息电位吗?

所有细胞都有静息电位吗?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它是一切生物电产生和变化的基础。
当一对测量微电极都处于膜外时,电极间没有电位差。
在一个微电极尖端刺入膜内的一瞬间,示波器上会显示出突然的电位改变,这表明两个电极间存在电位差,即细胞膜两侧存在电位差,膜内的电位较膜外低。
该电位在安静状态始终保持不变,因此称为静息电位。
几乎所有的动植物细胞的静息电位膜内均较膜外低,若规定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即为负值。
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在-10~-100mV之间。

为什么静息电位与阈电位接近?

在动作电位中,超常期对应的就是负后电位的后半段! 比如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70mv,那么超常期对应的应该是-60至-70这一段,-60更加接近阈电位的水平,所以阈上刺激就可以爆发AP。
结果使静息膜膜内侧电位升高而膜外侧降低,即发生了去极化。当去极化使静息膜的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大量钠通道被激活,引起动作电位。此时,原来的静息膜转变为兴奋膜,继续向周围的静息膜传导。

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机制是?

形成机制:
静息电位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离子的跨膜扩散,和钠-钾泵的特点也有关系。
细胞膜内k 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膜对k 通透性大,k 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的蛋白质负离子不能通过膜而被阻止在膜内,结果引起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产生膜内外电位差。这个电位差阻止k 进一步外流,当促使k 外流浓度差和阻止k 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相互对抗的力量相等时,k 外流停止。膜内外电位差便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即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维持机制?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k 通道开放(Na 通道关闭),这时k 会从浓度高的膜内向浓度低的膜外运动,使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膜外正电的产生阻止了膜内k 的继续外流,使膜电位不再发生变化,此时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Na 浓度大于膜内,Na 有向膜内扩散的趋势,而且静息时膜内存在着相当数值的负电位,这种电场力也吸引Na 向膜内移动。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