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说唱有哪些音乐特点

话本详解、历史来源?

话本详解、历史来源?

话本源自宋代“说话”(说书)人的底本。也称为“话文”或简称“话”。“说话”就是讲故事,类似现代的说书。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宋代“说话”(说书)人的底本。也称为“话文”或简称“话”。
在中国,最早明确提出“话本”概念的是鲁迅。话本,从字面上理解,所谓“话”,就是说话;“本”就是底本、文本,话本就是“说话的底本”或“说话人的本子”。
纵观话本发展的历史,可以把话本定义为:话本是说唱艺术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艺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
这里至少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艺人的讲稿(包括师父传授弟子的底本),二是话本从民间说唱艺术发展而来的,三是指小说这种文学模式。

较为通俗易懂的说唱方式?

宋元时期的陶真是一种较为通俗易懂的说唱音乐形式。
陶真,中国宋代民间流行的一种说唱伎艺。又作淘真。元、明、清3代在民间传唱。宋时说唱,以鼓伴奏,到明则改为琵琶,多为盲人演唱,在江浙一带流行。清代的陶真,又名闻书调,“闻”乃“文”之讹,“闻书”即文书,至今宁波弹词仍名四明文书。可知陶真在清代已与弹词合流。

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宋代的小说主要形式是“话本”,它原是说话人说书的底本,实即白话短篇小说。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只供说话人表演之用。“说话”是唐宋以来一种表演伎艺的名称。唐代变文对其发展产生了影响。说话的大规模发展是在宋代,伴随着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坊市制度的崩溃,城市市民阶层对于文化娱乐的要求不断提高,于是各种演唱伎艺应运而生。两宋京城涌现了许多表演民间伎艺的勾栏瓦肆,分别上演杂剧、傀儡戏、诸宫调、“说话”等,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因为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瓦肆勾栏的设立,说话艺人的增多,市井听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特点。当时的“说话”大部分以城市现实生活为题材,描写的主要人物是都市下层人民。
宋代“说话”分工较细,有“四家”之说。“四家”的名目,据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后一种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与以叙事取胜的前三类显然有别。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即演说佛书;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可见,所谓说话的家数,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