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注音的主要方法

古代汉语注音的两种方法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古代汉语注音的两种方法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1、“读若”法 顾名思义,就是用读音近似的字的注音。
如“芨,读若急”,“信,读若屈伸之伸,假借字也”这里的“伸”是信的通假字,音义都相同。还有直音加注声调的方法,如“退”注“推去声”。这样虽避免了生僻字,但要改变声调才能读出应读的音。2、两字相切法 规则是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来拼出第三个字。比如“驴”的读音,就是“刘欲切”。用“刘”的声母和“欲”的韵母来拼出“驴”字。

古代汉语的注音是什么意思?

古代汉语的注音就是古时候汉语的拼音。

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有?

汉字注音方法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以汉字为汉字注音的方法,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注音法。随着古人对语音认识的逐步加深,他们创造了多种汉字注音方法,以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主要有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反切法等。
(一)譬况法
譬况就是采用打比方的形式,用音近或同音字注音的方法。譬况法往往比况描写被注字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例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二)读若法
读若又叫作“读如”,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给被注字注音。我国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大多使用此法注音。如《说文解字》“訄,迫也。读若求。”《礼记·儒行》:“起居竞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三)直音法
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标注读音的方法。直音法是对譬况法和读若法的继承与发展,与譬况法和读若法相比,直音法有明显的优点。古书中运用直音法的例子有:《汉书·武帝纪》应劭注:“貤,音移。”《汉书·地理志》孟康注:“沮,音俎。”
(四)反切法
反切,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第二个字为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读音的声调。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如《广韵》:“缓,胡管切。”“缓”字的读音,就是取“胡”字的声(h),取“管”的韵和调(uan),然后拼合成(huanh uan)。
反切比其以前的注音方法有很大的进步。自隋唐时代开始,直到汉字注音符号的出现,反切法一直在字典中被用来为汉字注音。但是反切法也是存在缺陷的,人们必须寻求更准确的方法为汉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