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耳鸣的10个症状

噪声性耳聋早期症状有哪些?

噪声性耳聋早期症状有哪些?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性、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
症状
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及耳鸣。早期听力损失在4,000Hz处,因此,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以后听力损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终于普遍下降,此时感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全聋。耳鸣与耳聋可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常为高音性耳鸣,日夜烦扰不宁。
由于长期噪声刺激的影响,内耳毛细胞破坏,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退行性变性,其中以耳蜗的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开始处病变最为明显,这个部位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该处易受噪声损伤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接近鼓室,且位于相当于两窗之间血液循环较差的地步。另一种说法认为该处是低音波和高音波两种涡流相遇之点,因动向不同,张力特别增加,易造成局部组织变形。还有人认为,此与外耳道共鸣生理有关,因外耳道的共鸣频率在3000~4000Hz左右,故能加大此种频率噪声对内耳的危害。噪声刺激动物的试验表明,内耳损害主要在蜗管及球囊,而椭圆囊则轻微,半规管则无损。
1.渐进性听力减退
开始接触噪声时,听觉稍呈迟钝,若离开噪声,数分钟后听力恢复,此种现象称之为听觉适应。若在持久,强烈噪声作用下,听觉明显迟钝,经数小时后听力才恢复,此时称之为听觉疲劳。若进一步接受噪声刺激,则导致听力损伤,不易自行恢复。早期显示4000Hz的听力障碍。听力曲线呈谷形下陷,以后谷形逐渐加深,2000Hz及8000Hz亦受影响,以至听力呈下降斜线。一般多为两耳曲线对称,不对称者多为并有其他耳疾或个别特殊情况。
2.耳鸣
可能早于耳聋出现,或与耳聋同时发展,为高音性,常日夜烦扰。
3.全身反应
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心悸、血压升高、恶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原因
噪声超过85~90dB强度时,即对耳蜗造成损害,至于损害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噪声强度:噪声性耳聋的发病频率随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2.噪声频谱特性: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高频噪声对听力损害比低频重;窄频带噪声或纯音对听力的损害比宽频带噪声大。
3.噪声类型: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
4.接触时间和方式:持续接触比间歇接触损伤大;接触噪声期限越长听力损伤越重;距离噪声源越近,听力越易受损。
5.个体易感性:年高体弱者、曾经患过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者,易受噪声损伤;而患中耳疾病者的影响如何,尚有分歧意见,有认为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者,噪声损害相对较轻

早上起床后,耳朵嗡嗡响是怎么回事?

耳朵嗡嗡响就是我们医生通常所说的耳鸣。引起耳鸣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单凭耳鸣就想要诊断是哪种疾病,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随着年龄增加,许多中老年人都会出现耳鸣的症状,但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耳鸣也有年轻化的趋势。我国大概有1亿以上的人都有耳鸣的症状,而引起耳鸣的原因又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常常困扰着许多人,影响生活质量。
耳鸣有什么危害?影响生活、学习、睡眠,严重的变得意志消沉,再严重的导致焦虑、抑郁
许多耳鸣常伴有听力下降,严重可导致丧失听力
耳鸣的分类总体来说,耳鸣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生理性耳鸣,另一种是传导性耳鸣。
生理性耳鸣实际上是我们身体内部发出的细微的声音,如关节活动、呼吸运动、肌肉收缩、血流、脉搏波动等发出的声音。有些人在及其安静的夜晚或隔音效果特别的房间可以听得到,这种情况通常是属于我们身体的正常现象。但许多情况下,耳鸣很有可能是身体都种疾病的信号。
传导性耳鸣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听觉系统的传导环境出现了障碍,除了耳部的疾病,许多全身性的疾病也有可能出现耳鸣。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耳鸣?最常见的原因还是与听觉系统相关的病变:
中耳疾病,如耳硬化症、中耳炎等外耳疾病,例如外耳道异物、肿物、耵聍 栓塞等老年性聋、外伤、内耳梅尼埃病、噪声性聋、突发性聋等许多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耳鸣: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
糖尿病、甲状腺相关疾病
颈椎病、某些炎症、神经退变
抑郁、紧张焦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此外,滥用药物、长期的过度劳累、休息少、处于噪声的环境下等也是引起耳鸣常见的原因。
出现耳鸣怎么办?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可能会引起耳鸣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不能单凭一个耳鸣就诊断都一种疾病,我们必须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和其他的一些伴随症状以及相关的全身检查和耳部相关检查才能够明确诊断。如果发现自己有耳鸣的症状首先应该尽早去医院查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找到原发病后才能对因治疗,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耳鸣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治疗。
怎么预防耳鸣?养成健康的生活的方式,如规律饮食、坚持运动,不要熬夜、禁止饮酒、抽烟等
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挫折时应该面对
远离嘈杂的环境
保护自己的耳朵,如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避免经常性的揉捏耳部、禁止经常掏耳朵等
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积极治疗,在医生的指导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欢迎点赞、转发、留言,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医学常识,欢迎关注本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