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有几种浇铸方式

什么是分铸技术?

什么是分铸技术?

所谓分铸法,是指器物不是一次浇注完成,而是存在两次及以上的浇注活动,将附件和主体连结在一起的铸造技术,又称铸接技术,包括后铸法和先铸法两大类做法,具体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再细分。
华觉明在对妇好墓青铜器铸造技术进行研究时,将分铸法分为榫卯式后铸法、铆接式后铸法、榫卯式先铸法以及多次铸接的分铸法工艺。
在殷墟青铜礼器中,这些方法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特别是榫卯式的后铸法及先铸法,使用最多。

铸造四个步骤?

1、混砂阶段:制备型砂和芯砂,供造型所用,一般使用混砂机放入旧图和适量黏土就行搅拌。
2、制模阶段:根据零件图纸制作模具和芯盒,一般单件可以用木模、批量生产可制作塑料模具或金属模,大批量铸件可以制作型板。现在模具基本都是用雕刻机所以制作周期大大缩短,制模一般需要2~10天不等。
3、造型阶段:包括了造型(用型砂形成铸件的形腔)、制芯(形成铸件的内部形状)、配模(把坭芯放入型腔里面,把上下砂箱合好),造型是铸造中的关键环节。
4、熔炼阶段:按照所需要的金属成份配好化学成份,选择合适的熔化炉熔化合金材料,形成合格的液态金属液。熔炼一般采用冲天炉或者电炉(由于环保要求,冲天炉现在基本取缔,基本使用电炉)。
5、浇注阶段:用铁水包把电炉里融化的铁水注入造好的型里。浇注铁水需要注意浇注的速度,让铁水注满整个型腔。另外浇注铁水比较危险需要注意安全!
6、清理阶段:浇注后等融熔金属凝固后,拿锤子去掉浇口并震掉铸件的砂子,然后使用喷砂机进行喷砂,这样铸件表面会显得很干净,对要求不严格的铸件坯经过检查基本就可以出厂了。

古代的钱币是怎么铸的?

为了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我还是老样子,去了一趟中国国家博物馆寻找答案,您还真别说,国博有一个专门的展厅《中国古代钱币》,在这个里面汇集汉唐宋元明清等一些朝代的钱币实物,以及制造这些钱币的工具,并且把中国古代钱币的历史罗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下面咱边发图便聊聊古代钱币的那些事儿。
说到古代的钱币,中国的古人们还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用石头,陶器,铜器等材质的东西先做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就是铸造钱币的模子,所以这个东西就通俗的称之为“钱模”,这样做出来的钱币统一化,标准化,而且可以大批量的生产,相对比同时期的国外文明,那就差远了,他们竟然还是利用手工捶打的方式来制造钱币,效率极低不说,还无法保证钱币的分量和规整度,所以他们的文明简直就是弱鸡~,这还不算完,中国古代铸币到了王莽之时又改革革新,用了最新的翻砂法铸币,不但工艺更加精益求精,而且这一办法使得钱币的产能一下子提高了数倍。
此为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东汉建武十七年阳文五铢铜范及新朝阳文货布铜范,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铜钱的样式,虽然形制有圆形及方铲型但其大小非常统一,在这里真的不得不为老祖宗们的智慧点赞。